第一百七十七章 郑训导的过往(二)(2 / 2)

加入书签

很多豪商巨贾你很难分清他到底是地主还是商贾,办事的官员有银钱赚取当然不会再找这些商贾麻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之下,自然也就混将过去了。

所谓的商籍更是一个笑话。商籍的设立实际是给大盐商的一种变相福利。

所谓商籍附民籍收考,指的就是两淮、两浙、以及部分ah之地的盐商子弟可以类同民籍参加科考。

这就相当于官方出了一个政策,把商贾之后参加科举合法化了。

商籍也就是盐籍完全变成了这些大盐商子弟参加科举的跳板,连装模作样附籍或者坚称自己是靠租赁土地为生的良民都不必了。

谢慎之所以疑惑是因为宁员外的身份太特殊了。他是杭州茶叶商会的会长,要想靠购置田亩装作地主来为子孙谋前程显然不太现实。枪打出头鸟,那样做是找死。

经商者做到宁员外这个份上,仇家自然是不计其数。有那么多的仇家,要想蒙混过关实在是太难了。

只要有一个人跳出来向核查身份的官员举报,宁家就将万劫不复。

至于附籍就更不可能了。那多是小商贾的伎俩,像宁员外这种大豪商是不可能愿意的。

那么,便只剩下最后一种合法的途径,也就是用商籍(盐籍)换取参加科考的资格。

问题是,这是朝廷给两淮、两浙、ah一代大盐商的福利,是局部政策惠及。宁员外虽然身处杭州,在这个范围内,可是他经营的是茶叶生意啊,怎么可能跟盐商沾边呢。

“这有什么好惊奇的。”

郑训导淡淡一笑道:“宁员外没有告诉你,他不但贩茶、还贩盐吗?”

我靠!

谢慎显然爆出粗口。

这个宁员外还真是真人不露相啊。

要说大明朝最暴利的行业,那当然是贩盐了。

至于为什么,也很简单,就是因为这行的准入门槛很高。

说白了,就是你要有盐引。有多少的盐引你就能换取多少配额的盐,超出一丝一毫都不行。

朝廷对于盐业这一块可是严格控制的,如果贩卖私盐那是要杀头的。

宁员外既然敢光明正大的贩盐,证明其手中一定攥着大量的盐引。

起先谢慎看到宁府奢华阔气,只以为是宁员外靠贩卖钱塘龙井得来的,现在想想却是他太年轻了。

龙井茶虽然价格昂贵,但比起盐来就差的远了。而宁员外很可能是既贩卖茶叶也贩盐,属于商界全面手。

这么顺着理一理,事情就合情合理的多了。

宁员外是大盐商,那么他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让族中子弟以商籍(盐籍)参加当地科举,而且不必担心有人找麻烦。正是解决了后顾之忧,宁员外才会聘请西席去给府中子弟开蒙吧。

......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