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与城同殉的总兵(2 / 2)

加入书签

李惟鸾、项作临、樊化龙、张大禄、尚可义等人齐齐拱手道:“我等愿誓死追随将军。与城同殉,在所不惜。”

李啸的声音冷冷地响起:“旅顺已是死城一座,这般徒然陪死,于国何益。”

李啸语音刚落,各名黄龙部将带着怒意的目光,立刻向李啸齐齐投射过来。

黄龙脸色苍凉。他长叹了一口气,向李啸问道:“我军败势已至如此,李指挥使尚有何良策乎?”

李啸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将下午的埋伏遭遇战先向众人讲了一遍。

房间中,除了李啸与黄策,每个人脸上都是震惊到不可置信的神情。

不是吧?李啸的部队竟然这么厉害,凭着万把人不到的兵力,竟能伏击歼灭3000的镶黄旗鞑子精锐?

明军中,竟然还有这么能战的部队?

黄龙将疑惑的眼神望向黄策。黄策对他点头说道:“父亲,孩儿亦参加了此次战斗,我军共斩得2675颗鞑子首级,现已运到水师船只用石灰硝制。”

李惟鸾大一旁惊叫起来:“李指挥使真真好生了得!斩获这么多鞑子首级,可谓是自宁锦大捷以来,我大明官军所取得的最大胜利了。李指挥使真乃我大明不世出之名将也。”

李啸微微地笑了下,平静回答道:“李某此战,亦有侥幸之份。这部鞑子连日行走山路。皆已疲惫不堪,却又骄狂不堪。哨探未明便敢进军,正好中了我军所设的埋伏,方能有此战绩,而我军亦有较大伤亡,鞑子之战力,着实不可小觑。”

李啸在心中暗道。其实,我这次战斗胜利,更多的是凭依熟知历史的金手指所致,不然,我军现在还在雄唐卫。如何会知道鞑子正好此时来进攻。只是这些话,永远不能和这个时代的任何人说。

身材高瘦,脸有暗红刀疤的项作临说道:“李指挥使这般精兵强将,实实让人钦羡,不若李指挥之精锐军兵,与我军一同守城,定可打退鞑子,守住这金州最后的孤城。”

黄龙抬眼望着李啸,眼中满是**的期望。

让他失望的是,李啸缓缓地摇头叹道:“纵然我军加入守城,这旅顺亦难保住。”

“李指挥使何出此言?”一直没说话的樊化龙声音低沉地问道。

李啸脸色冷峻地说道:“黄总兵,我军虽歼灭镶黄旗这部分支兵马,但我料敌军在其他方向定然还有更多精锐兵力前来。尤其是,今年四月底之际,孔有德耿仲明两人叛投鞑子,带去了大批重型火器与工匠,受到了鞑酋皇太极的极大重视,并让其组建设了乌珍哈超火器营。此次进攻金州,定是以孔有德部为主力,而八旗兵仅是作为监督押阵使用。”

一旁的张大禄跳将起来,大声说道:“李指挥说得对,我说怎么鞑子突然有那么多远程火炮呢?正是这些远程红夷大炮,让我金州各地苦心建立的堡寨全部轰塌击灭,使我军一路败退至此。听李指挥使这般说来,定是孔有德这个汉奸的火器部队出了大力,此人着实可恶得紧。”

李啸紧接其话说道:“张将军说得极是,现在孔有德部有这么多远程火炮可以攻城,我军纵再坚守下去,这城墙一旦被敌军轰塌,旅顺的沦陷则是必然。黄总兵,军情紧急,还请速下决断!愚意以为,将军需得率全城军民迅速连夜撤出,随我返回雄唐卫,再图振作,方是唯一可行之道啊!”

黄龙脸色冰冷,没有说话,他旁边的尚可义犹豫地说道:“我军已向辽东各地派了求救信使,若他处官军齐来,我军还是尚可与鞑子一战的。”

李啸叹气摇头道:“远水不解近渴!鞑子即将兵临城下,攻城在即,辽东明军便是赶来,又如何来得及赶援救!黄总兵,此事当早做决断,万万不可错失了这最后的出城时机。若旅顺被敌军重兵四面围定火炮齐轰,纵然孙武重生,诸葛再世,怕亦莫能有为了。”

军议室中,良久的沉默。

一直低头沉思的黄龙,缓缓抬起头来,眼神莫名复杂,他声音低低地对李啸说道:“李指挥使,本将之性命前程,已与此地捆于一处,再难得脱了。”

“黄总兵何出此言?”

“李指挥使有所不知,我黄龙,早年不过袁督师帐下一小校,因累建功勋,被督师赏拔,终于一路升到东江镇总兵。前些年,督师遭奸臣迫害,凌迟而死。黄某闻之,心痛如刀割,本欲追随督师而去,因当日已答应督师,要誓守东江,保我大明疆土。故这几年来,黄某作为督师残余之亲信,虽屡遭奸臣暗算,黄某皆含辱忍垢不与记较。只是我若率军弃地而逃,失却大明最后的辽南土地,这帮早就看我不顺眼的朝中奸臣们,必落井下石,大加弹劾。也许,我也将与督师一样,被凌迟处死于菜市口吧。”

黄龙长长地叹了口气,接着说道:“与其背个千古骂名被凌迟处死,不若就在此处同城同殉战死疆场,如此,我等忠义之气可保,名声更能千古传扬,则余纵身死,复何憾焉!”

听完黄龙的一番长述,李惟鸾、项作临、樊化龙、张大禄、尚可义等人齐齐拱手道:“将军决意死战殉城,我等岂可偷生苟活,定当与将军一同守城战死,以报将军往日之恩!”

李啸没有说话,他脸上的表情,钢铁一般的冰冷。

此时黄策悲从中来,他哽咽地说道:“父亲,孩儿陪你一同守城,一同战死。。。。。。”

黄龙脸上带着平静的笑容,拍着黄策的肩膀说道:“孩子,你是我们黄家最后的骨血,又已非我金州之军,实没必要与父亲一并赴死。原本以为上次你离我而去后,我父子再无见面的可能,没想到这大战之前还能见到你,父亲很欣慰,很知足了。策儿,你还是要好好追随李大人,一则能保全我黄家血脉,二则你日后定能搏得更大功业。那么,为父在九泉之下,亦是心安含笑了。”

黄龙转过身来,向李啸长叩一揖,脸色凝重地对李啸说道:“黄某感谢李指挥使这般为朋友两胁插刀,急人之困,想来辽东明军如此之近,尚不来救援,李大人却从这么偏远的雄唐卫赶来此处相救,如何不让人扼腕而叹,让黄某不胜感愧之至啊。万语千言,难于尽述,还望李指挥使多多关照我儿,黄某拜托了。”说毕,又是是长揖而拜。

李啸赶紧扶住他,同时回道:“黄总兵不必如此,你既将黄策托付于我,李某定会多加照拂,现在李某已任命黄策为亲随护卫队长,居于我身边调教指使,黄总兵你就放心吧。”

黄龙感激地望着李啸,随即,他声下令说道:“李副将,本官命令,你选择我军中最精锐之一千人马,护送全城百姓连夜出城离去。只需留给我守城军兵所用之三日粮草便可,其余的粮草,军械等物尽皆带出,并赠于李大人。”

李惟鸾双眼含泪,他颤声说道:“卑职谨遵总兵大人军令。只是,我若护送完百姓与粮草军械后,再立刻率领这一千人马回城守卫吧?”

“不必了,你带出这一千人马,是我东江镇最后的种子,就不必同死在这座孤城之中了,你们就一同随李大人前往雄唐卫吧。”黄龙声音凄凉,却是斩钉截铁地说道。(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