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拖网捕鱼(2 / 2)

加入书签

看着满满地堆出船舷的鱼虾,每个渔民都是满脸惊讶。

好家伙,装满了整个船身,这得有多少鱼啊。

福船甫一靠岸,席宁志便大笑着跳下船来。

“大人好计啊,此次出海,只隔了一天便找到了鱼群。这一网下去可了不得,整整7万斤。”席宁志一脸笑得稀烂,两只鼠眼眯成两条细缝。←百度搜索→

周围的渔民与军兵听到这个数字,皆大感惊讶。每个人都向李啸投入满是敬畏的眼神。

这位同知大人,莫非得了神授,怎么竟象是无所不知一般?

李啸脸上努力保持平静,心中却满是狂喜。

他立刻在心时计算了一番,算2-3天捕上来一次,一次7万斤。一个月按捕15次计算,就85万斤。再加上一个月可从渔民处采购近10万斤。每个月共可得鱼肉95万斤!

按一斤鱼抵两大碗满满的米饭,也就是相当于一餐半的量,按一日三餐算,相当于每人每天至少节省了一餐半粮食。

那么,可以简单计算出,95万斤鱼相当于47.5万人一天的进食量,哪怕单纯吃鱼,也足够4万人吃个10多天!

也就是说,如果按这个打捞量的话,李啸将粮食消耗的速度减缓了至少三分之一。

那么,如果李啸再增加一条捕鱼的福船的话,所需的粮食还会进一步减少。这也是李啸将来要实施的步骤。

解决了迫在眉睫的吃饭问题的李啸,心情徒然轻松。

回去马耆山的路上,李啸望着处处开始动工,到处都是一片繁忙的雄唐所,心下感慨万千。

其实,到现在为止,整个雄唐所就象一个巨大的公司,李啸就象这个巨大的集团公司老总。

雄唐所内所有的厂矿,都是他的名下资产,那些百姓也基本上成为了他的员工。

这样做,类似于后世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凡事皆在自已的掌控之中,可以具体管理到车间与个人,从而方便制定计划与控制成本。

这种方式,在现代自由经济社会里,无疑是一种落后迟滞的制度,会使工厂缺乏竞争,工人会有吃大锅饭的思想。

但是,李啸现在只能采用这样的管理方式,因为凡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明朝,李啸的管理模式已远远地超出这个时代,细节化管理与成本控制绝对远远地走在了时代最前列。

而且,现代的自由社会市场经济就一定是完美无缺的吗?

后世李啸生活的国度里,那些私人企业,随意裁员,随意扣工资,35岁后以各种理由让工人滚蛋,强行增加工人工作时间,仅仅只给工人一点可怜的加班费,甚至有工厂导致工人不堪压迫自杀。

更有贫富悬殊,社会道德滑坡,全体拜金主义,人们笑贫不笑娼,官员腐败严重,官商勾结谋利,教育、医疗、房产三座大山压得普通百姓难以喘气,工人下岗后难以谋生无人关心,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毕业即失业,社会犯罪率极高等等一系列蔽端。

李啸记得苏联解体后,bbc采访一个苏联老工人,问他是不是对自已的现状感觉满意。

老工人沉默了很久,然后说道:“我向往回到从前,每天八小时上班,官员与工人一起吃食堂,有分配住房,有免费医疗,有免费上学,有退休工资,有厂里偶尔下发的福利,甚至连周末时全厂组织播放的电影都让我无比怀念。而现在,除了我坐的这把椅子,我一无所有,当然,也没有任何人关心。”

想到这里的李啸,心里突然很不是滋味。

我的雄唐所,能不能达到两者的平衡呢?李啸不知道,但他在心中暗下决心,一要尽自已所能做到最好。

至少,要让大多数善良本份的百姓,只要凭自已的劳动踏实过日子,便能平安地生活终老,而不用天天生活在恐惧与担扰中。

愿我雄唐所中,所有善良的百姓们,都能生有所得,老有所依。(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