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问到了(1 / 2)

加入书签

“老人家,是山下的杨大爷让我上来找您的。”小健恭敬地说。

“哦哦,亲戚啊,那来来,进来进来。”老人忙把小健拉进家门。

老人的家极简单,住的是旧式的老屋,院子倒是收拾得极整洁,老人拿一块破布在一张板凳上擦了又擦。

“来,后生,这边坐。”老人拉着小健的手说。

o“看+a正k;版q章☆节)上*-

小健道过谢,在凳子上坐了下来。

“老人家,您怎么称呼呀?”小健想了想问。

“我呀,小名儿叫小四子,村里的后生都喊我小四爷。”老人笑得很腼腆。

“好好,小四爷,您家里几口人呀?”小健先和老人唠家常。

“我家呀,一儿两女,女儿都嫁外村,儿子在镇上的医疗站工作。”小四子乐呵呵地说。

“哦,那您家里就您和老伴儿在家了?”小健随口说。

“唉,老伴早几年没了,走了。”小四子的脸上顿时蒙上一层悲哀。

“哦......”小健心里埋怨自己瞎闲聊,谈到这么一个令老人家难过的话题。

但是心中又有些疑惑,山下的杨大爷不是说夫妇俩都还健在吗?

难道是找错了?不是这家?

“没事儿,人总有一天要走的嘛。”老人倒看得开,问道:“后生,你上山来找我是为什么事儿呀?”

见老人自己问到正题,小健也就不再拐弯抹角了,不管是不是这家,先把事情的原因说说,既然来了,多打听一些人也不是坏事儿。

“小四爷,您还记不记得解放那会儿,常有江西到福建的过路人呀?”小健试探着问。

“有啊,哎哟,可多了,隔三差五就能看见。”小四子摆着手说。

“那......过路的人会在咱们村留宿吗?”小健又问。

“留宿的当然也有了,只不过极少数,我家就有过客人来留宿。”小四子开始有些兴奋起来。

“哦,是吗?小四爷,那您能说说不?”小健内心激动起来。

看来没有找错人,杨大爷或许是年纪大了,忘记事儿了,记错了。

“后生,你是为这事儿来的呀?那你是......做什么的?”小四子疑惑地眯起眼睛问。

“小四爷,不瞒您说吧,我的老家是江西的,我家一位长辈在解放那会儿带着我哥哥到福建来了,我们找了好久,至今没有消息。”小健说着眼圈有些红了起来。

的确,他每年都要往大陆寻找好几回,每回都没有楚惠的半点儿消息。

这个寻找过程说不辛苦那是假的。

“哎呀,你的长辈长得什么样儿?”小四子问道。

“那位长辈,我该叫......大娘吧,带着一位小男孩,大概十岁左右,论年龄我得喊他一声哥。”小健思考着说。

他在想,杨大爷说的三个大人一个孩子,会不会是在抚州找到的小圆姑姑他们所说的,爸爸的副官和冬梅姑姑也找到了楚惠妈妈?

“一大一小?”小四子开始沉思起来。

“哦,不不,或许是三个大人,一个小孩儿,您再想想,有没有?三个大人是一男两女,都是年轻人。”小健又连忙补充道。

“三大一小?两个年轻女人?”小四子边想边说。

小健大气都不敢出,直盯着小四子大爷,紧张得心都像是要跳了出来。

“小四爷,借宿的人走时还想送什么东西给您家,但是您和四奶奶都不肯要,有这回事儿没?”他低声提醒道。

“没错!的确是有这么一拨人来我家留过宿!”小四子一拍大腿,开心地说。

“您想起来了?”小健高兴地问。

“我想起来了,那年我父亲还在,正好我山下的姐姐家猪被砸坏了,姐夫就干脆把它宰了,切了一刀肉来,我婆娘闷了饭,借宿的客人吃得可香了。”老人回忆着当年的事儿。

人其实很奇怪,上了年纪之后,哪怕其那一分钟的事儿,后一分钟就忘了个干净,但自己童年和青年时所经历的事儿永远都不会忘。

“那位被其他两位喊作姐姐和嫂子的女子,长得可水灵了,一点儿也不象咱们种地人家的女儿,一看就知道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小四子完全沉浸在那个时候。

小健丝毫都不敢再插话,他大气儿都不敢出,任由老人慢慢说来。

他知道,虽然老人记忆清晰,但也怕一经打扰,又给忘了。

“对了,后生,你说的送东西,那可不是一般的东西,我出门干活儿去了,我婆娘说的,那是只玉镯子呀,玉镯呀,可值钱了。”

“但是我婆娘死活没有要人家的,把她推出去,关上了院门儿,那位太太就跪在我家门前道谢,道完谢才走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