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场合有点大(2 / 2)

加入书签

“要狠还是老柴狠啊。”楚枳喃喃自语,也跟随着鼓掌。</p>

一开始看个新鲜,看上去还挺有意思,但到后来安酒越看越困,认真的说歌剧这种艺术形式,并非所有人都有兴趣,有些人更爱话剧、木偶戏这些形式。</p>

“啪啪啪——”又一轮掌声惊醒了昏昏欲睡的安酒,很多时候她都好奇,旁边正襟危坐一丝不苟观看的观众,是真看懂了吗?每次结束都有雷鸣般的掌声。</p>

全场难道就我一个人看不懂?还是其他人不懂也装懂?</p>

安酒认为还不如听一场演唱会。</p>

来来回回五个多小时,共计三场歌剧,间隔没有主持人串场,空台期间也就播放轻音乐过场,然后布置下一场的舞台道具。</p>

她感觉自己真的会谢,趁着半小时中场休息时间,活动活动去厕所一趟。</p>

下半场该轮到声乐,观众们的休息时间是表演嘉宾的预备时间。</p>

“有进步。”李韦文夸奖马半安。</p>

马半安道:“李老师的胡桃夹子第三幕戏才让我感觉到无与伦比的震撼。”</p>

“你迟早会超越我的。”李韦文勉励,他也随口勉励楚枳:“老凯以前担任过莫斯科合唱团的首席,你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p>

李韦文作为前辈说这句话,希望给年轻人减压,让他别紧张。</p>

“肯定要向党凯老师多学学。”楚枳回应。</p>

“等着听你和老凯的作品。”李韦文说完就去休息了。</p>

“我终于解脱了。”马半安伸个懒腰,表演完就放轻松了,他询问:“九哥你顺序不排在莱比锡、党凯老师后面吧。”</p>

“党老师第一个,我第二个。”楚枳回答,似乎排序是按照国籍来,华夏歌手现场,然后德意志歌手、毛熊国歌手这种顺序。</p>

“呃——也还好,加油。”马半安打了个哈欠,他脸本来就好像马脸,打哈欠就更加显得脸长,鞋拔子脸。</p>

楚枳道:“先去准备。”</p>

声乐两小时,歌剧五小时,从市场来说,似乎歌剧才是音乐厅展现主题,但也不能这样说,两种题材本来在形态上就有区别。</p>

休息时间半小时一闪而逝,舞台也准备好,放置一个比较大的屏幕,然后出现表演嘉宾信息——</p>

[表演嘉宾:党凯</p>

代表作:《三个夜晚》、《哀愁》]</p>

没什么奖项资料,但名声在外,也都认识。</p>

“华夏挺有名的歌唱家,唱歌很好。”法国世界报记者道。</p>

“三个夜晚是他的歌曲,我很喜欢。”毛熊国真理报道。</p>

等等记者们都有反应。</p>

到这来的记者本来也都对声乐和歌剧有所了解,或者是做了足够的功课。</p>

莱比锡是法兰西歌唱家,他身体前倾,很期待地预备听党凯的演唱。</p>

“三个夜晚。”</p>

------题外话------</p>

o:还想写一章,五点左右吧。</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