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恢复生计(2 / 2)

加入书签

各行各业的百姓都需要。

不单单只是种田的农民。

正好,那些伤残官兵也能更好的安置。

辽军大肆屠杀搜刮一番。

旧有的秩序被彻底打破了。

就算有几个富豪地主跑到了京城避难去了。

谁还管他们的田地?

真有不开眼的回来找不自在。

杨辰不介意暗中绑上石头,玩一玩沉河的把戏。

为了更多百姓的幸福安康。

那些寄生虫,杀光全家,他也狠得起心肠。

就算中原的生产力再低下。

大晋的人口也不至于才五六千万。

再养一倍的人口,都完全不是问题。

只不过,以往六七成的耕地都被地主、士绅占据了。

这其中,很多人都不交税的。

加上各级官吏上下其手,截留,贪污,火耗……

花样百出,层出不穷。

国库收不上来银子,岂不正常?

每一次大规模战乱,都是一次土地再分配。

所谓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并不是统治者有多么文成武德,经天纬地。

稍稍懂得休养生息,吏治清明些。

所谓盛世,也就那么一回事。

大晋皇帝司马铭推翻了大周朝。

宫廷政变,受害的不过是杨家皇族而已。

他再有本事,对于盘根错节的士绅阶层,也无力改变。

所谓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完全就是不得不做出的妥协罢了。

要不然,他本身得位不正,如何有效统治天下?

因此,大晋这个皇朝只能算畸形儿。

司马铭远远比不上那些白手打天下的皇帝。

不能推倒一切,重新修房起屋。

大晋,也别想做到真正的强盛。

被辽国按在地上摩擦,也在情理之中。

杨辰任用的各级官吏。

要么是明月手下,历经考验,出类拔萃的人才。

要么就是心思简单,唯命是从的伤残官兵。

一个县,除了原有的县令、县丞和县尉三分之外。

杨辰又特意设立了独立的督察署。

县丞管理民政,县尉管治安,县令总揽全局。

但这三位,都在督察署的监管之下。

直接对雍丘督察部负责。

而督察部只属于杨辰。

一旦下面的官吏犯了事,司马飞燕都不能插手求情。

她有些郁闷地道。

“你这么搞。”

“督察部等于集大理寺、刑部、御使三法司职权于一身。”

“一家独大,可不是好事!”

杨辰指指府衙门口的大黑箱子道。

“你以为这举报信箱,是白做的?”

“无论军民官吏,一旦发现有不法之事。”

“都可以去县衙,府衙外面的信箱投递举报信。”

“举报之事,举报之人,不管真假。”

“你我都要动用军方力量核查到底。”

“我的原则是——”

“不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

司马飞燕嘟嘟小嘴,争辩道。

“历朝历代都坚持文武分家,以文制武。”

“你倒好,最后还得靠军队出手?”

“这样子,有后患的!”

以文制武?

开什么玩笑?

文武分家,互不统属,却又相互监督才是王道。

一帮大头巾,读了一肚子之乎者也。

就能带兵打仗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文臣都是软脚虾,外行管内行。

比如雄州的寇确,滑州的张叔平,兵部尚书魏长青。

但这般的文人,毕竟少之又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