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苍生家国(2 / 2)

加入书签

众人沉默许久,熊炯叹道:“大势压人,无可奈何……"

“大楚三百余年,总有不肯投降的硬汉子在!”姚通恶狠狠地说,“汉皇未免把一切都想得太简单了!”

吴解又看向两个徒弟,示意他们发言。

“我没什么要说的。”乔峰摇头,“说实话,这些事情我也不是很懂。但我只要百姓能够过得好就行。”

“家父一心为国,既是为了社稷,也是为了黎民百姓。”林孝站了起来,朝着大汉皇帝父子拱手为礼,“林某虽然身在世外,但却也看得到红尘中的事情。若是汉皇所说的计划当真能够实行,林某无话可说;但若是有什么变故……林某从小生就孤寒的姓子,我要杀的人,天打雷劈也拦不住!"

“血剑公子若是有兴趣,可以留在我长安城内,等着看结果就是。”刘兴淡淡一笑,丝毫不以为意,“刘某首级在此,只是血剑虽然凌厉,却未必能够找到出鞘的理由呢!”

这场夜宴到此便告结束,吴解等人告辞离去,径直返回礼部的国宾馆,大汉皇帝父子却并没有急着退席,而是慢慢商量了起来。

今天所说的事情,其实只能算是一个大致的方略,究竟该怎么实行,还是有些疑问的。

这就像是医学之中的“去火”二字,说起来很简单,其实做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的,需要仔细考虑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材和用量,还要不断地跟踪观察,随时掌握病情,及时作出应对。

良医和庸医之间的差距,往往并不在医术,而在于对患者的关心。名将和庸才之间的差距,多半也在于用心与否罢了。

第二天早上,一位大汉宫廷的内侍就拜访了国宾馆,向吴解呈上了一份厚厚的书卷。

书卷里面,是极为详细的计划,将吞并大楚国的整个过程仔仔细细地介绍了一番,还针对各种可能的情况拟定了应对。

吴解看了书卷,轻叹一声,当着那位内侍的面,双手一合,凭空升起的烈焰将书卷化为灰“哼,不留半点痕迹。

“汉皇的意思,我已经完全明白了。”他低声说,“我没什么意见,但我的徒弟林孝会留在长安城——就像昨晚说的那样。”

内侍显然对自家君王的计划很有信心,笑了笑,行礼离去。

看着那内侍远去,吴解忍不住又叹了口气。

“你们看,区区一个内侍,都有这份气度……大汉国的国势,当真让人羡慕啊!”

“即便这样,我们也不会投降!”姚通恨恨地说,“大楚国总有不投降的人!”

“嗯,时穷节乃现,——垂丹青。千古之后,固然会记得汉皇的睿智宽宏,却也会记得伴随大楚国走到最后的孤忠之士。”吴解点了点头,“你若是能够最终做出那样的决定,也不枉姚家深受皇恩一场。”

姚通没有说什么,只是深深地吸了口气,挺起了胸膛。

眼看着这边的事情已经结束,吴解正打算离去,却突然听到了传音之声。

他抬头看去,只见遥远的云霄之上,隐隐有佛光闪动。

“你们稍等一下。”吩咐了一声,他便迈步走出,整个人化作火光,只一眨眼就飞上了千丈云空,站在了那位端坐于白云之间的老僧面前。

“晚辈吴解,拜见明空大师!”

“不必客气,吴施主年纪虽轻,修为却突飞猛进,或许用不了多久便是我辈中人,老衲不过比你早生了几百年,在通天之路上多走半步,却不敢自居前辈。”明空大师是一位宝相庄严、风姿极佳的老僧,光看外表就比安贫寺那三位有卖相得多,难怪可以作为佛门代表,驻扎在长安城中。

面对着彬彬有礼的吴解,他宣了一声佛号,笑着说:“老衲之所以请施主上来,却是有一事相劝。”

“大师请明言。”

“道魔之争,已经接近最后关头。魔门那边必定会拿出全部的底牌,我们这边也要做出足够的准备,施主以为可否?”

“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晚辈怎么会反对呢。”

“一直以来,我们都很担心魔门血祭天外天的生灵,打开通往魔界的道路,接引无数天魔侵入九州。但自从施主找回了长安大阵,这份担心就小了很多——”明空大师慈祥的脸上闪过一丝忧色,“但施主有所不知,这长安大阵若要全力发动,不仅需要借助秦川大地的地脉之力,更要借助长安皇朝的气运……”

“原来如此!大师的意思是,如果能够让大汉兼并了东楚,长安大阵的威力就会更大,曰后跟魔门相争的时候,防备天魔大军入侵,也更有把握,对吧?”

“唉!此事实在有些羞于开口,但却又不能不能……”明空大师苦笑一声,“老衲思来想去,只好厚着脸皮,请施主帮这个忙。”

吴解沉默了一会儿,叹道:“大楚的国运,果然是尽了!”

“施主答应了?”

吴解正想回答,突然想到了什么,眼中猛地亮起火光:“明空大师,不知道这话,你可曾向东楚国君说过?”明空大师苦笑,点头。“原来如此!”吴解长叹一声,摇摇头,既没答应也没拒绝,整个人化作火光,消失得无影无踪。

白云晃动,天空大师的身影出现在这里:“吴道友他这是答应了呢?还是没答应?”

“当然是答应了。”明空大师叹道,“天龙啊,你有空琢磨这些,为什么不去好好修行呢?须知曰后道魔之战,我们这边多一份力量,人间就少一份危险。”

天龙大师摸摸光头,嘿嘿笑着,化作遁光返回地面。

云端之中,明空大师轻轻叹息,注视着东方,久久不语。

而这个时候,吴解已经来到了大楚国的皇宫内廷,站在了大楚皇帝的面前。

数十年前那位从他手上接过气运之灯的青年,如今已经垂垂老矣。他满头白发,眼神变得浑浊,身躯也变得龙钟,看起来一点也不像是五十多岁的人,就算说他年过七旬都有人信!

“济世侯,你果然来了。”楚皇叹道,“其实你不必来的……”

“我想听你亲口说明。”

“其实我真的没有那么高尚,天下苍生什么的……如果不是万不得已,我真的不想去理。但我有什么办法呢?楚国的国势的确是尽了,与其让国家灭得很惨烈,还不如稳稳当当结束,这样至少熊家还能保留一些香火,不至于断了祭祀

"o

楚皇说着,颤巍巍地向吴解行礼:“只是怠慢了前辈,万望恕罪!”

“你就这么放弃了?”吴解沉声问。

“是的,我放弃了。”白发苍苍的老人沉默了许久,用几乎听不清的声音回答。

话音未落,他的眼前已经不见人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