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五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2 / 2)

加入书签

小小点点头,这个店小二倒是没有说谎。起码就她自己所知,杭州城内恐怕还真没有比这家更大的花灯铺子了。小小对花灯这个东西根本就不太在行,回头看了看夫君和娘亲那一行人,他们已经各自分开,去寻摸自己喜欢的花灯了。于是转过头来对那些伙计说道:

“鄙府地处闹市,到上元夜之时,观灯之人定然很多,你们为我参详参详,看看有何好的推荐”

几个伙计对视一眼,看来这是一个大客户。于是其中一个便躬身朝后面一指:“夫人请看,最里面的那一排花灯,便是专门为大户人家设计的。就在方才,咱们杭州的长史大人还托人来买了几盏呢……”

小小顺着伙计的手指望去,果真见到在靠近店铺的最里面,摆放着十几盏高大华丽的宫灯。这些灯无论从造型还是所用的材质上,都比外面那些普通的花灯要漂亮多了,小小也非常满意,于是便问了问价格。得知只要六十贯一盏,小小轻笑了几声,指着其中几盏道:“那我便买下这几盏了,你们替我算算价值几何,我还有亲人长辈在外面选灯,稍后一并付款给你们……”

几名伙计心中各自赞叹,这位夫人倒是爽利,不像方才那位长史派来的人,斤斤计较不说,还想方设法的想要拿利钱。于是连连点头道:“好嘞,那便请夫人再四处参观参观,一会儿好了小的们再知会夫人!”

小小点点头,便带着虎头四处寻找夫君和娘亲等人了。没多久,几乎每个人都挑选了几盏自己中意的花灯,小小便招呼店伙计统一算价格。最后一统计,所有人挑选的花灯加起来,共计五百八十余贯。这已经是这家花灯铺子最大的一笔买卖了。没有之一。

得到消息之后,店东主亲自出来招呼。收了小小的飞票之后,店东主殷勤的问道:“敢问夫人的府邸在何处,如此多的花灯,马车运输不便。稍后小的派人用平板车,将这些花灯和宫灯送到贵府,以免损坏……”

小小心想这店东主倒是想得周到,便转头向夫君望去。那是在征询夫君的意见,要不要告诉这个店东主。江志轩心想,反正钱都已经给了,也就无所谓了,于是主动开口道:

“那就有劳东主了,烦劳你将这些花灯,替我送到刺史府便可……”

花灯店的东主先前还没反应过来,连声点头允诺。半晌之后才猛然一惊:“刺……刺史府您是……刺……刺史大人”见江志轩含笑轻轻点了点头,那东主竟然如同被火烧着屁股似的跳起来,手忙脚乱的从袖子里掏出刚才小小给的六张飞票,颤抖着跟江志轩递过去:

“大……大人,小人有眼不识泰山,不知是刺史大人光临小店,方才多有怠……怠慢,万望刺史大人赎罪,这是夫人方才给的银票,还请……请大人收回,小人是万万不敢收刺史大人的银子的……”

江志轩闻言,脸上再次挂起温和的笑容:“这是为何,东主万不可如此,本官身为这杭州府的父母官,岂可占治下子民的便宜再说了,今日本官是以私人身份前来购置花灯,若是东主不收这钱,本官便只好去他处采买了……”

那东主闻言愣住了,这时,小小亦在旁边出声道:“老板,那些飞票你便安安心心的收好吧,无须再多言了。倒是你一定要派人妥妥当当的将这些花灯和宫灯,替我们送到刺史府是正经。这么好看的宫灯,若是损坏了那可就太可惜了……”

刺史大人夫唱妇随,东主自然不好再坚持,当下连连点头应允。又热诚的邀请刺史大人夫妇进去奉茶,江志轩等人到的确是走得有些累了,另一方面,江志轩又想藉此了解一些杭州城内的民情民意,看看他在百姓心目中的官声和口碑如何,于是便欣然应允!

……

京师长安,大明宫太液池!

无数宫人面色紧张,连大气都不敢出。此时,太液池的寝殿内,正传出一阵阵怒极的咆哮,听声音,那正是当今的九五之尊,大唐皇帝陛下李世民的声音。这不禁让人觉得万分不解,刚过新年,究竟是何事能让气度沉稳的李世民气成这般模样

一群御医灰溜溜的从太液池当中出来,领头之人,乃是太医院掌院李萌生。见他们这一行人出来,在太液池外的玉阶之上跪着的数十名御医,俱都抬起头来关切的望着,眼中的询问之意昭然若揭。

见此情景,李萌生心中一阵阵难过,可终究还是沮丧和懊恼的点了点头。跪着的御医们见他这副模样,俱都愈发紧张和担忧起来。

放眼整个大唐天下,值得让李世民如此龙颜大怒的人和事,屈指可数。而今日李世民之所以发这么大的火,便是因为他心爱的长孙皇后,跟他夫妻一心风雨同舟数十载的观音婢再次病倒了。而且这一次发病之猛烈,病情之严重,完全超乎了李世民和所有太医院的御医们的意料之外……

大年初一,长孙皇后还陪着李世民,带着夫妻俩最紧要最疼爱的小儿子和小女儿,前去太庙祭拜先祖。当晚,李世民甚至还和长孙皇后巫山**了一番。可是,大年初二一大早,长孙皇后便一直嚷着身体不适,到了晌午时分,便已经无力行走,卧病在床了。不等李世民和御医们反应过来,到了下午时分,长孙皇后又已经面如金纸,气若游丝,眼看着一口气续不上来,随时就有可能撒手人寰……

李世民焦虑之下,自然脾气暴躁。到了他这个年纪,一个相伴多年的知心妻子,甚至已经比他的大唐江山还要重要了。正是因为长孙皇后一直苦口婆心的劝阻,李世民才迟迟没有改立太子。否则,以李承乾的胡作非为,恐怕早已经搬出东宫,撵到外地当王爷去了……

而说到李承乾,他此时自然也是焦虑万分。如同前面所说,李承乾自己也知道,他的那些所作所为,早已经被他的亲老子所不容。之所以到如今还能安然若泰的呆在东宫,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他的表面功夫做得好,天下人都还觉着他是个贤明的储君;第二是因为他有一个身为当朝宰辅的舅舅长孙无忌;第三,便是因为他有一个爱护自己的母后。别看这个排在第三,这一点却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今,这个最重要的保护伞病危,李承乾自然便慌了手脚。听闻宫中的御医全都束手无策,李承乾顿时变感到一阵阵绝望。这倒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母后一直力阻他的父皇废太子,更因为李承乾对他这位母后,也是发自真心的爱戴和关心!

这个时候,李承乾猛然想起,几年前有一次,母后也是如同今日这般病危。当时好像是现在在杭州的那个姓萧的贱人,请一位叫做孙思邈的大夫给治好的。只是如今那萧贱人身处杭州,而母后又病情危急,想去杭州找她恐怕是不可能了。这样一算计,李承乾立即吩咐他的东宫属僚,立马通知太子党骨干,在整个大唐境内寻找那个叫孙思邈的神医。另一方面,李承乾自己则咬破自己的手指,写了血书,到太庙烧给列祖列宗和上天,虔诚的忏悔和祈求,希望能够用自己的阳寿,换得母后的平安!

他的这些举动,固然是出自真心,希望母后能够平平安安化险为夷。然而,更多的却是做给他的父皇李世民看的。他希望藉此提醒李世民,他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亲生骨肉,而且还是长子……

然而,他的这些举动落在李世民的眼里,却又是另外一番想法:这个忤逆子,平日里没见他尽过如此孝道。如今观音婢病危,他担心再无人为他说项了,才开始着急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