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到达巫神苗寨(2 / 2)

加入书签

山坡上树木葱茏,树枝上各种不知名类的鸟儿,在上面筑巢,谷里传出不绝的鸟鸣声。

树木之中,一座座错落有致的木房子分布其中,木房子都在冒着条条炊烟。

寨子里的小路上,不时有村民来往其中。

从山谷里吹上来的微风,带着淡淡的饭菜香味。

“欢迎来到我的家乡做客,嘻嘻……”乌小珠看到刘紫嫣等人的惊叹表情,很开心。

乌小珠转头对乌飒风说了几句话,乌飒风点点头,转头又对杨昊点点头,带所有人很快离去。

“我们也走吧,我带你们去我家。”乌小珠蹦蹦跳跳,走到众人最前面。

一边走着,还一边给杨昊他们介绍路边的事物。

“你们肯定都没有现实里见过这些水田吧?这些都是稻田。我们在里面种水稻,到了十月份就可以收割。种子都是我们自己每年留下来的。”

刘家人和纪家人,往上祖上三代,都是地地道道的城里人,这些景象,真的只有电视上看到过。

此时看到这样的画面,还看到有人在其间劳作,特别是刘紫嫣和纪晓雨,觉得特别新奇。

杨昊倒是完全没感觉。因为他家里以前也种水稻。他小时候,还插过秧,挑过谷子呢。

“昊哥,这些景象你看到过?”刘紫嫣看杨昊兴致缺缺的模样,不由问道。

“我家里在我小时候也种水稻的。”

“哇!现在还种不种?昊哥,以后你带我去体验一下。”刘紫嫣兴奋的说道,两个脸蛋因为很兴奋,红扑扑的。

“到时候再说吧,我家已经很久没种水稻了。”杨昊摸了摸刘紫嫣的头发,无奈的笑了笑。

农村里,现在还在种的稻田。一般只剩距离村寨特别近的稻田和交通条件特别好的稻田。

因为现在种水稻,都是留在家里的老人。

农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常年在外面打工,哪会留在家里种田。

像贵省这种平地非常少的省份,就算想要种田为生,可能也活不下去。

因为每家每户,都到了乌小珠这一辈,每家一般才有几石的田,种出来的谷子,都不够全家一年吃的。

农田这么少,有三个原因。

最大的原因,一些稻田因为雨水崩坏,无人修缮。修都懒得修,就更没有人愿意去开垦新的稻田了。

还有就是以前分田地时,是几十年前。每一代,那些田地至少都要分成两份,所以人均土地越来越少。

路上,不时遇到一些村民,村民们都和乌小珠打招呼,也都很好奇的看杨昊一行人。

“哇,这些木房子的构造好奇特呀?这些房子叫啥?”纪晓雨抬头看一边的一座木房子。

木房子上,一个走廊模样的围栏上,几个小孩子,穿着这里特有的服饰,睁大了可爱的眼睛,好奇的望着这边。

“这种房子是苗族、侗族特有建筑。叫做吊脚楼。”

“原来这就是吊脚楼啊,历史书上介绍过,比书上的图片好看多了。小珠,你家也是这种吊脚楼吗?”

“也是的。而且我家在最上面那里,可以看到的景色,更宽阔哦。嘻嘻。”

众人一边走着,一边你一言我一句,交谈着。

忽然,一只灰白色的鸟儿从他们头上飞下来,落在他们的脚边。

这里的鸟儿,竟然根本不怕人。

“呀,这是什么鸟呀?好好看。”刘紫嫣看着落在她们不远处,悠悠的整理羽毛的鸟儿很惊讶。

纪空定眼一看,觉得有些眼熟。

他停下来,一边看着,一边思考,再想想顿时惊讶得喊了一声:“这,这不是朱鹮吗?这里竟然有朱鹮?”

然后他再转头看一眼周围的树上,脸上露出惊叹的面容:“这么多!这么多的朱鹮!”

周围的树木上,三五棵树上就有着一个朱鹮的窝,窝里传来叽叽喳喳的小鸟叫声。

“爸爸,你说它叫朱鹮?朱鹮怎么了?”纪晓雨一脸莫名其妙。

其他人也是一脸莫名其妙的看着纪空。

但纪空没有回答纪晓雨的问题,而是转头看向乌小珠:“小珠,这里的鸟,每年都一直待在这,还是会出去?”

“它们就一直待在这的呀。这种鸟怎么了?纪叔叔。”

“朱鹮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家一直以为国内就剩那几只了,想不到,想不到这里竟然还有这么多!”

“哦!我记起来了。纪伯你说的是不是以前语文课本上有说的那种鸟?”刘紫嫣正好想到以前语文书上的一篇课文。

“嗯。语文书上,说的寻找的那种鸟,就是朱鹮。”

“等回去的时候,老纪你可以问下小珠她们可不可以捉几只回去,捐给动物园,说不定对你也有一些好处。”刘鸿开在旁边笑着说道。

“算了,我只是一时看到这些珍贵鸟儿,有些惊讶。”纪空想到此时的境况,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

“不说了,走吧,我们去小珠家。”纪空看杨昊没说什么,也不再多说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