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一章 渐入绝境(1 / 2)

加入书签

变故来的太快,杨嗣昌有些猝不及防。

李自成麾下的流寇,突然开始大规模的朝着北直隶开进,而他率领大军驻扎的真定府,则成为了漩涡之中心。

流寇兵分三路,河南方向由刘宗敏率领,从卫辉府的方向直接进入北直隶,很快占领了大名府,开始进攻顺德府,前路大军明显是朝着真定府的方向而来的,而李自成率领的流寇,从山西太原府出发,直接朝着真定府的方向而来,还有一路流寇,由顾君恩率领,朝着从太原出发之后,迅速朝着大同的方向而去。

流寇这是发动了全面的进攻,且先前没有任何的征兆。

杨嗣昌是真的不明白,为什么李自成会突然反转过来,开始进攻朝廷大军。

要知道皇上已经敕封李自成为都督同知,且在李自成占据陕西之后,敕封其为大顺王,可直接掌控陕西、山西与河南等地,杨嗣昌获取到的情报,李自成已经命令麾下的流寇开始进攻陕西了,而且是选择进攻潼关。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局势突然出现巨大的反转。

本能的,杨嗣昌想到了两种情况,其一是流寇在潼关遭遇到了惨败,将这股怒火向着朝廷发泄,故而开始了大举进攻,其二是郑勋睿与李自成私下里达成了什么交易,让李自成反转对朝廷大军的进攻。

不过潼关方向没有传来流寇惨败的消息,再说流寇若是真的在潼关惨败了,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迅速展开对朝廷大军的进攻。

难道是郑勋睿与李自成私下之间达成了什么交易。

想到这种可能性,且笃定这种可能性真实存在的情况之下,杨嗣昌感觉到全身冰凉。这就说明郑勋睿已经下定了彻底推翻朝廷的决心,在此基础之上,给与了李自成某些承诺。促使李自成展开了对朝廷大军的进攻。

杨嗣昌已经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其他力量。

朝廷所能够控制的全部大军,最多三十万人。战斗力是不敢保证的,而且稍微强悍的军队,悉数都驻扎在山海关,他率领的十余万的大军,几乎没有什么士气。

以不足二十万的大军,迎战近百万的流寇,这样的战斗如何打。

杨嗣昌迅速给朝廷写去奏折,同时率领大军撤退到保定府。避免与流寇迅速的对决。

杨嗣昌已经不能够继续撤退了,保定府是顺天府的门户,一旦保定府被流寇占领,京城就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

驻扎在宣府和山海关的大军,暂时不敢抽调,一旦这些地方的大军抽调了,则后金鞑子可以长驱直入,进入到北直隶,特别是山海关,一旦失守。意味着护卫京城的屏障全部丧失,到了那个时候,神仙都无法挽救溃败之局面了。

杨嗣昌唯有死守保定府城。在这里与流寇展开决战,若是能够打退流寇的进攻,则朝廷可以度过最危险的时候,若是被流寇打败了,朝廷毫无悬念的陷入到绝境之中。

而且杨嗣昌可以肯定,此时此刻郑勋睿是绝不会出手的,甚至希望这种局面的出现。

十余万大军进入到保定府之后,杨嗣昌再次给皇上写去了奏折,表明了誓死抵御流寇进攻的决心。

京城几乎乱作一团了。

流寇大规模进攻北直隶的消息。不大可能隐瞒,长期以来。京城对流寇的宣传都是负面的,这里的老百姓认为流寇都是青面獠牙。就是一帮土匪,见到女人就抢,见到男人就杀,至于说家中的财产更是保不住的,流寇会杀光男人,抢光女人和钱粮,什么都不会留下。

首先慌乱的是那些士大夫和读书人。

这些士大夫和读书人,曾经是大明朝廷的中坚,也是维持王朝运转的最为主要的力量,他们看上去非常的强大,几乎能够左右朝政,而且以人上人的态度自居,他们害怕和痛恨流寇,他们也知道被流寇擒获之后,难以有好下场。

按说这些士大夫和读书人,此时此刻应该是团结一心,共同抵御流寇的,就算是不能够出力,至少是能够出钱出粮食的,帮助朝廷剿灭流寇,唇亡齿寒,可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些士大夫和读书人,到如此关键的时刻,都是一毛不拔,而且私下里有人甚至准备和流寇联系,以防万一,若是流寇攻进了京城里面,他们至少能够保全自身的性命和财富。

还有一部分的士大夫和读书人准备逃离京城,顺着河间府前往山东去,只要能够抵达山东,他们也就算是安全了,毕竟山东是郑家军控制的,流寇是不敢进入山东去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