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算账(2 / 2)

加入书签

眼看伤亡越来越重,最终沮授田丰,甚至还有许攸都是一起奔向战场,直接向袁绍拱手道,这场战斗不能再打下去了,打下去只能导致伤亡越来越惨重。

听着这些谋士那重重的话音,袁绍只感觉这些谋士,莫不是在说他袁绍不会打仗,要知道他袁绍打这场仗之时,那可是信心满满,然而现在却被现实活生生的打脸。

被曹性打脸就算了,关键是再被打脸的时候,这些谋士不仅表示不支持,甚至还出言反对,这给袁绍的感觉就是,曹性不给他面子也就算了,关键是他手下这些一流谋士,也全部不给他面子,他袁绍出生于名门,现在也是一方大员,这些人开什么玩笑,不给他袁绍面子,莫非是活腻了不成?

不过袁绍也不是傻子,这些话他肯定不能当面说出,最终袁绍只能脸色难看的点头同意,看着袁绍的大军如潮水一般再度退去,曹性的大军皆是欢欣鼓舞,此战他们伤亡不足千人,然而却杀伤了袁绍大军近万人,这可谓是大获全胜啊。

曹性也是站在城头之上,摸着下巴看着下方撤退的袁绍,不久之后,曹性的嘴角便扯起了一抹冷笑。

之前一直都是袁绍在对曹性主动进攻,现在袁绍失利了,岂是想走就能走掉的,袁绍的军队彻底的退去之时,仅仅过了两日的时间,曹性便休整好大军,随后号令自己的军队,直接冲锋。

不过曹性的进攻却不是一股脑的直接打到袁绍的城头之下,而是派大军先在城外面驻扎,随后派出两个军士前去骂阵。

像骂阵这种东西,在古代的战争史上也很常见,就是两个士兵到别人的军营面前不断的辱骂对方的指挥的将领,一旦对方的指挥将一怒之下,就会带兵出击。

曹性也是摸准了,这个袁绍出生于名门之后,什么最重要,那自然是他个人的面子最重要了,所以曹性在让这些士兵去骂之前,还专门对他们进行了一番训练。

反正训练的内容就是专挑袁绍的丑事去骂,就比如说曹性就知道,袁绍在年轻之时曾去抢过别人的新娘,曹性就抓住这个话题,不断的痛骂袁绍品行卑劣,这种人怎么配做朝廷大员,让他镇守一方,只会败坏民风。

甚至曹性这次还专门去外面请了儒生,这些儒生骂得更凶,虽说不带脏字,但是直接把袁绍骂了一个狗血淋头,若是将这些东西写下来,恐怕少说也有一个十几万字之多了,此刻的袁绍,终于再也忍受不了这些痛骂,直接带兵出击。

颜良文丑二人为大将,带着两万骑兵飞快的出城。

此刻正在外面整装列阵的将军正是徐庶,当徐庶看见颜良文丑二人冲出来之时,居处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带调转马头,指挥士兵迅速撤退。

看着徐庶都不打一下,竟然就直接撤退了,颜良文丑二人哪里肯放过,肯定是使命的追击,结果没追多远,突然从树林的两边冒出了无数弓箭手,无数根利箭呼啸而至。

弓兵克骑兵,这是一种常理,面对漫天的箭矢,骑在马上的骑士,不仅要防御好自己的身上,更是要稳住胯下的马匹,所以这漫天的箭矢对马上的骑士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仅仅是三轮箭矢下去,就有无数骑士落在了下面,要么被这些箭矢射成了筛子,要么被其他人的马匹,直接踏成了肉泥。

看着自己显然是中了埋伏,颜良文丑无赖之下,只能让自己的士兵也跟着撤退,就这样,颜良文丑可谓是无功而返。

面对这种结局,袁绍的心中有气,但是他还是忍住了。不过让他头疼的事情还在后面,竟然颜良文丑带兵回去,那么曹性带着兵马,又再度来到了邺城的范围,再度开始对他袁绍的破口大骂。

袁绍的心态就不好,曹性这么一骂,他立刻爆炸,再度出兵,结果又中了曹性的埋伏,算下来,这场战斗从一开始,曹性那边的损失,可能也就只有一个三千多人,但袁绍这边林林总总加起来,恐怕已经损失了将近两万人。

袁绍可谓是亏大了,不过也就在这时,沮授田丰再度向袁绍谏言,这场战争不能打下去了。

袁绍问他们二人有何办法可以迅速的击溃曹性,他也不想再和曹性纠缠下去了,曹性的这种无赖打法,让他颇为头疼。

只是沮授和田丰的建议,却让袁绍有一些不爽。沮授和田丰对袁绍说到,如今像幽州,青州,两个州郡才刚刚拿下,里面的情况还颇为不稳定,袁绍此刻不应该将重心放在军事上,而应该放在安抚百姓,恢复生产之上。

此刻与曹性开战,那只能算是劳民伤财,对于袁绍的势力只会造成一种无形的打击,当然,对于曹性来说打击是有的,但是不大,因为曹性的并州很稳定。

所以说来说去袁绍也算是听明白了,他手下这两个谋士的建议很简单,那就是像曹性谈和。

一听到这个建议,袁绍的脸色就很不好看,恰逢又有一些谋士站出来说道,和他曹性谈什么和,他曹性不过一匹夫之辈,哪里会有这种资格?

虽说袁绍心中很赞同这种说法,但无奈事实就摆在他的眼前,既然不谈,何那么就继续打吧,接连几仗打下来,皆是大败而归。所以到最后袁绍即便心中有天大的火气,在面对这种局势,他最终的选择可能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与曹性谈判。

袁绍最终是派了田丰去找曹性,而曹性最后的态度也是点了点头。

因为曹性知道,这一场战争算是他曹性的战争,取得了局部的胜利,但袁绍实力强大,曹性根本无法将其攻克,若是一直下去,那只是无休止的持续战。对双方都不会有好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