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大理段氏(2 / 2)

加入书签

翁应龙道:“廖兄,以你之见,今年的情形还是不容乐观吧?”

廖莹中知道翁应龙所说的不容乐观不是指时局而是指他们几人的地位,但也只能无奈道:“翁兄,走一步看一步吧”

屋里的这几人均是朝中大臣,其实心里十分清楚当今的朝政局势,只是听闻廖莹中如此说來,也不过是证实了自己心中的想法,一时之间,气氛沉重

“相爷,陈宜中陈大人临安知府事潜说友潜大人等好几位大人前來拜见”贾宣入内道,恰逢其时地打破了沉闷

&nbs

p贾似道“哦”了一声:“贾宣,请陈大人等到客厅相候,老夫这就过去”

“是,相爷”

“莹中,你们先聊着,待会晚饭时我等再议”

夜幕降临,陆陆续续还有不少官员前來贾府拜年

“相爷,水军副指挥使陈弈李曾伯两位大人到”

“恩,叫他们进來吧”

“下官陈弈下官李曾伯见过太师,祝太师大人新年愉快,万事如意”

“两位大人,明日便要出征,不在营中收拾一番,还赶來本府给老夫拜年,老夫甚是喜悦啊”

李曾伯道:“大人,下官已经准备完毕何况给太师拜年是理所应该的,我等怎可不來?”

“呵呵,两位大人有心了,请坐”

在显文阁翻阅资料的几天内,我发现了一封我认为很有价值的笔下文学信是十年前大理国国君段兴智最小的弟弟段恒写给宋理宗的,书信的内容大致是,蒙古入侵,虽然国君及相国坚持抗争,然我大理国君相之间长期不和,以致势力大减,军力衰弱,无法抵挡蒙古军队的攻击,今国君出走,相国殒首,二哥段实极力主张降蒙,城中各族的首领纷纷支持段实,大势至此,大理眼见不保也近三百年來,我大理国一直尊从天朝,名为鱼水之帮,实为藩属之国,段恒不忍见祖宗基业毁于一旦,特令心腹段东楼潜出大理,向大宋皇帝陛下求助今蒙古大军围城,虽然东楼有我大理国第一高手之称,却也不知能否突围而出,倘若上天有眼,天朝皇帝陛下见到此信,恒盼皇帝陛下念在两国数百年之交情,救我百姓于战火之中

我对于大理国的了解,主要來自金庸老先生的,什么六脉神剑一阳指,无一不是绝顶武功,段誉南帝也都是盖世高手,当然这只是后世的武侠情结,和实际情形完全不一

历史上的大理国是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在今云南一带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后晋天福二年(937),通海节度段思平自立为王,国号为大理,段思平也成为大理国的太祖帝年国中权臣高升泰叛乱,改国号为大中,1096年,段正淳夺回王位,改国号为后理

大理国辖区与古南诏国相当,东至普安路之横山(今贵州普安),西至缅甸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北部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总面积相当于今天云南省的3倍其政治制度与古南诏国基本相同,社会经济较南诏时有了很大的发展,农业畜牧业颇为发达,每年有数千匹马贩到宋朝的广南西路同时,手工业和冶铁业的水平也甚高,对外贸易发达,交通四通八达

大理和宋朝联系紧密,300余年间,其国内各族人民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宋政权曾多次册封大理统治者为王,宋朝先进的科学文化传入大理,对大理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大理王族大力推行汉族文化,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僰(白)文

佛教在南诏时传入云南,至大理时达到鼎盛儒家的教条与佛教的道义几乎融而为一,儒生无不崇奉佛法,佛家的师僧也都诵读儒书,有所谓“释儒”(又称“儒释”),而且任用师僧为官,师僧也通过科举考试取得政治地位可说大理国是以儒治国,以佛治心

到了后期,大理相国高泰祥专权,君相不和,致使本來军事力量并不薄弱的国力严重受损

蒙古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征云南灭大理,1254年秋,大理国末代帝君段兴智逃至昆明被蒙古人活擒,遂降,被当时的蒙哥汗任命为世袭总管

段兴智出逃后,其继任者段实投降了蒙古这封书信应当是段实投降前,由段恒亲笔所写,看來段氏一族内也分为主战派和投降派,只是投降派大占上风

而此时的南宋王朝偏安一方,自顾不暇,在端平入洛失败后,南宋国力受到严重的削弱,蒙古军队不时南下,国内奸臣当道,阎马丁董四人内外勾结专擅弄权,贾似道也在这个时候渐渐崛起,皇帝宋理宗丧失了当初勤政图治的锐气,怠于政事,沉迷于声色犬马中,无心朝政,对于段恒之信也沒有放在心上,何况即使有心相助,也根本无力

和这封信相关的还有段东楼拜见宋理宗的经过记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