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三打一则战(2 / 2)

加入书签

张顺起身后再次拜谢道:“张顺谢过呼延公子赠药治病之恩,也谢过袁先生对我张家的大恩大德!”

“举手之劳,何足挂齿,俗话说得好,相识即缘嘛,张顺,看上去气色好了不少,坐下吧,喝杯热茶!”

袁棘也道:“两位贤侄,不必言谢,请坐!”

两人坐下后,我指了指身旁的陆秀夫道:“张顺,这位是兵部的陆大人,也是此次朝廷招募将领的负责人!”

张顺听罢,忙又起身道:“两浙路安吉人氏张顺张贵见过陆大人!”

陆秀夫点点头道:“本官陆秀夫,现于兵部任职!”

“好了,既然大家都认识了,就开始吧!”

“是,公子”陆秀夫道,“张顺,张贵,先介绍下你们的经历!”

张顺道:“是,大人,在下张顺,今年三十一岁,自幼好读兵书谋略,十九岁时,获安吉县试第四名,取秀才功名,之后,历时五年,游学两浙两广福建等地,后来拜一位无名长者为师,学习过三年的行军布阵之道和自古以来的大战案例,师傅云游天下后,在下又一直在家潜心研究这些战例,直到近日听闻朝廷招募军中人才,才来此应征!”

陆秀夫道:“那就是说你没有从军的经历了!”

“是,大人!”

按照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说张顺没有工作经验

陆秀夫继续问道:“张顺,那就说说你师父教给你的内容吧!”

“大人,师傅主要传授给在下三方面的知识,首先是行军布阵之道,这一方面同兵书上的大同小异,第二是自古以来的各种案例的分析,师傅让我和他分别作为交战的双方,比如,在讲述三国时期官渡之战时,就让我先作为袁绍,后又作为曹操,从两者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官渡大战,第三就是讲述了应该如何获得战争的胜利,以及何时可战,何时该守,何时该退!”

张顺所说的第一点,第二点和军事大学的内容有相似之处,但第三点我倒是颇感兴趣,要取得胜利需要满足很多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张顺还能够说出战和退的时机选择,很是不易,我正要开口问张顺时,听听陆秀夫道:“张顺,重点说说第三点!”

“大人,师傅言及,三打一则战,一打一则守,一打三则退!”

“三个对一个!”

“回大人,不是,师傅所言的三和一并非指单纯的兵力,而是指的‘天地人’三方面,也就是说在两军对战时,有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的优势则可战,为军之帅必须利用甚至是要创造出这三方面的优势,才能立于百战百胜之地,自古以来的著名大战中,以少胜多的案例层出不穷,这些案例中,其实是不能单从双方的兵力多少来分析的,更多的是要结合天时地利,因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并不只是双方士卒的多寡,比如,一个樵夫出身的士兵在山林中就很容易击败一个不善山地的士兵,一名通水性的士兵在水中就很容易打败一名不会水的士兵,这就是天地人三者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便谓之为三!”

陆秀夫点点头道:“原来如此,你师父之言甚有道理,战场多变,有时一草一木都有可能会影响到胜负,张顺,这次军中招募将领,最高职位是厢指挥使,如果让你担任临安战区的厢指挥使,你会怎么做!”

张顺想了想道:“临安战区是新成立的,其兵源来自原来的禁军和民间招募的新人,所以首要任务是练兵练将,任何一支部队的灵魂都在于这支部队的指挥者,所以要将指挥者的思想传达给整个指挥体系,比如,指挥使是头狼,那就要求整个指挥系统都要有狼性,一名步军不会是一名马军的对手,但成队的步军就不一定了,这就要让指挥者明白三和一的道理,当然,将士的基本素质是必须要达到要求的,在下认为,在不考虑蒙古马匹的前提下,在同等的步战中,要做到和蒙古士卒的军力持平!”

“恩,张顺,这第一点本官明白,你继续!”

“是,大人”张顺接着道,“第二点是队伍的融合,一个厢有一万多人,可能会由一半新兵一半禁军组成,这就要求所有人员必须接受新战区的一统,哪怕是思想意识,也要做到一致,那就是说在这一厢中,没有禁军,没有新兵,只有临安战区里的这一厢,第三就要看临安战区将来的作战意图了,是进攻还是防御,但不管是哪样,只要这一厢的将士能够做到前面两点,就能适应任何战场”

“最后一个问题,张顺,本官问你,如果你是蒙古人,会选择哪里作为攻击点,如果你是宋人,你又会怎样选择北伐的路线!”

“大人,在下无论是宋人还是蒙古人,都会选择以多路进攻为辅,突出重点为主的方式,也就是说边关的四大战区都有可能成为攻击的区域,不过,在下对于目前双方军队的情形并不十分了解,所以暂时无法判断出重点的攻击目标,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军的水师力量远强于对方,因此,从海路北上是必须要有的!”

“恩,张顺,你暂且休息下,张贵,你来!”

张贵的言语虽然还是有些结巴,但意思表达得十分清楚:“大人,在下通晓武艺和潜水,随同大哥也和师傅学习了三年的兵法,按照师傅的说法,大哥可为帅,在下只可为将也!”

“张贵,别乱说!”

“大哥,我说的是,是实话艾当日先生离去时就,就是这般说道的!”

陆秀夫笑道:“无妨,张贵乃是直性之人,只要是实话,本官都可以接受的!”

张贵也咧嘴笑道:“大人,这当然是实话,大哥,你看人家陆大人,哪像你,总是自行谦虚”张贵之言也引得我哈哈笑起来:“本公子也相信张贵说的是实话!”

“还是呼延公子了,了解我!”

我略略颌首道:“张顺,你说的三和一,我也觉得颇为精辟,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实和势,实是实力的实,势则是指势力的势”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