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初出茅庐(2 / 2)

加入书签

我简单理了下思维道:“这陈宜中现在何处?”

贾似道言道:“陛下,此人现在会稽府任推官校书郎。”

“恩,那就依师臣之言,令其回朝,先任监察御史吧,着吏部颁发调令函。”

“遵旨。”

“江爱卿,廖爱卿,商业部进展如何?”

江万里出班奏道:“陛下,已初步成形,临安城内商铺登记一事可于四月下旬完成,广东,福建两路的土地丈量也正在进行中,臣预计五月一日商业部可正式运行。”

“好,江爱卿,廖爱卿费心了。”

朝会快结束时,我见那范文虎,夏贵二人同时出班奏道:“陛下,臣有折上奏。”

“两位爱卿,请讲。”

范文虎道:“陛下,三日后乃禁军成军纪念日,臣请陛下移驾视察检阅。”

这两人平时极少发言,此时不知为何突然上本。范夏二人都是贾似道在军中的走卒,掌握着禁军大权,是眼下中央军的最高将领,借纪念日之由让我前往,这贾似道有何居心?

我稍事片刻道:“甚好,也是时候朕该看望下我朝之精锐士卒了,师臣,到时一同前往吧。”

“是,陛下。”贾似道一脸平静,似乎和他没有关系,又说道,“陛下,关于蒙面刺客一事,已经查出一些眉目,这些人应该是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潜入我朝,在会稽一带集结,领头之人是蒙古天涯中人,名叫昆哲,是天涯四大长老之一。只是他们的情报来源还毫无线索。”

“嗯,师臣辛苦了,继续着刑部查吧,没有内线他们是不会知道朕的行踪的,虽说此事很难,但是值得查下去。”

下午文璋的到来倒是出乎我的预料,这么快就搞定了,看来这小子有点本事。

“臣文璋,臣沈墨,参见皇上。”

我见二人都是风尘仆仆,显而易见是刚刚返京:“呵呵,平身吧。”

“谢皇上。”

“二位坐下,先喝口茶。”

文璋喝了一大口,道:“皇上,臣完成任务,青年卫伤四十三人,无人死亡。”

“恩,慢慢将你们初出茅庐的事迹道来。”

文璋开始讲述金华剿匪之事。

南宋时期的金华在今日金华市的北面,距离临安大约一百六十公里。

青年卫自组建以来,从未间断过训练,即便是在新年里,也是照常训练,整天看着那些预备队员们虎视眈眈,五百名青年卫成员哪里还敢怠慢。

这三个月来,毫无杂念,就一个字“练”。

尽管青年卫年龄都不大,但本身素质就颇佳,更有三个月的苦练,身体素质都是大为提升,对于日行八十公里的急行军基本无碍,相比之下,反倒是沈墨带领的百名御前侍卫相形见拙,让沈墨感到十分尴尬。

二天后,文璋沈墨来到金华府,在府衙稍作歇息,补充完食物和水,谢绝了金华知府派出衙役相助之好意,只要了一名向导和一份地形图,便直接向金华东面的凤凰山区开拔。

一路上,向导告诉文璋和沈墨,在去年初,出现了两股占山为王的匪徒,一股在凤凰山上,大约三十来人,为首之人名叫宋魁,另一股在大柳山上,人数较多,约有七十多人,匪首自称盖叫天,两股强盗无恶不作,劫商客,扰邻里。

“就这么一点人,金华府的厢军有多少人?就没能将其剿灭?”文璋问道。

这名向导答道:“回将军,厢军共有两百多人,一来嘛,这凤凰山和大柳山地势较偏,二来嘛。。。。。”

“二来何故?”

向导犹豫半天才道:“这些厢军来过好几次,但每次来只是折腾下邻近村落的乡亲们,吃饱喝足,然后到山下做做样子,根本没有打算上到山上去剿匪,有一次,一名厢军校尉带人冲了上去,匪徒却躲进深山,那名校尉本欲追击,无奈那些士卒都不愿意,那校尉似乎也无法命令这些厢军士卒,最后都是不了了之。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