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三个故事(下)(1 / 2)

加入书签

一晃二十年过去。

玄冥子自从修习了长生子传他的诸多风水秘法,道门秘传,于风水之道上进境一日千里,此时已经登堂入室。

在这些年里,师父又陆续收了两名弟子,一个瘦弱的少年,脾气很倔,不过对自己这位师兄却很尊敬,师父说他的根骨适合修习。

另外还有一个小女孩,来山上的时候,衣衫褴褛,一张粉妆玉琢的小脸上覆满了灰尘,双手和膝盖也有多处擦伤。

师父说下面已经是乱世,他在一堆乱兵中救出这个女孩,寻不到她的父母,便带回到山上。

玄冥子忍不住在心里感概,如果不是师父当年收养自己,自己只怕也和山下那些遭逢兵灾的人一样,看来师父新收的二师弟和三师妹都和自己一样,大家都是苦命人。

长生子这时身体已经不大好,教授新入门两位弟子的任务就落在玄冥子头上。

玄冥子得长生子首肯,传阴阳子,传毒龙子,也就是三师妹。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修炼和的师弟和师妹渐渐入门,身上也开始显现一些异相。

像阴阳子的脸上就开始明显的现出一黑一白两种色,看着有些瘆人,好在山上没有外人,阴阳子对自己的脸并不甚在意,用他的话来说:在山下每天朝不保夕,现在能学本事,一点脸面又算得了甚么。

而毒龙子不知从山里哪里找来两条蟒蛇,每日与山中毒虫为伍,有一次玄冥子问起来,她却巧笑嫣然的说:人心太过复杂狠毒,还不如这些毒虫可爱。

对这些,玄冥子自是无话可说。

他自己也渐渐有些不同。

这还是阴阳子和毒龙子提醒他,他才发现的。

原来自从修炼了师父传给自己的和后,玄冥子的身体就停止了生长,即使眼中充满成人的阅历和沧桑,但身体始终如童子。

他永远的停留在了十二岁那年的时光里。

修炼道门风水秘术越深,玄冥子就越向往传说中的长生之道,对自己的身体始终保持童子相,不但不以为意,反而沾沾自喜。

但是这一天,门内突然发生极大变故,打破了玄冥子他们平静的生活。

农历七月二十五,辛西日。

宜冠笄,忌破土。

长生子在这一天,迎来了大限之日。

玄冥子三人跪在长生子脚下,泣不成声。

那位一身通天彻地本事的年长道人,一向保持着儒雅风度,保持着中年人相貌的长生子,此时身体枯瘦如柴,眼窝深深的陷下去,皮肤干如橘皮。

他平时最喜欢和自得的三缕长须,一根根断裂,原本被束在头上的发髻也散落下来。

因为他的头发大把脱落,已经无法再束起了。

"师父……"玄冥子跟随长生子最久,感情也最深,此时声音如梗在喉,嗓音嘶哑。

阴阳子和毒龙子也陷入在巨大的悲痛中。

一直以来有师父在,心中就有了倚靠,可是今天,这座巨山要崩塌了。

"痴儿,生老病死是万物规律,有何可悲?"长生子的声音充满暗哑,一句话说完,胸口像是风箱一样喘息不止。

"师父,您的法术通天,一身风水秘术,难道不能……"

"哈哈……我虽叫长生子,可……可我还是没到那一步啊……当年诸葛孔明想用祈禳之术向天祈寿,都……失败了,为师……尚比不上诸葛孔明。"

长生子喘息着,脸色惨然。

"我如今已经一百二十……余岁,此生有你们三个弟子继承衣钵,本已无憾……不,我还有遗憾,未能亲眼见识一下……通天之路。"

"师父?!"

跪在地上的玄冥子三人惊骇莫名:"何谓通天之路?"

长生子艰难的摇头,以手指地:"那里,有……我师祖传下的手抄,我死之后……你们,把它起出……"

一句话未完,长生子头颅深深低垂,就此坐化。

从他身上燃烧起三色火焰,转瞬间将长生子整个尸身包裹,焚烧成一堆白灰。

在玄冥子他们的悲泣哭声里,一代风水宗师,玄门高人,就此尸解。

此后,玄冥子三人依长生子生前的吩咐,将师父丹室下的青砖挖开,在里面起出一个巴掌大的铁匣。铁匣里历代祖师的手抄,书页已经泛黄薄脆,玄冥子三人小心翼翼的将手抄里的内容读出,才知道一个惊天的秘密。

"昔年刘伯温来过蜀中,还曾指点过本门祖师修行,当时刘伯温有言,他是寻找一条‘通天之路‘。此后本门穷数百年之力,一直在追索这件事,最终发现,传说并非无稽,刘伯温很可能已经发现了‘不死药‘,当年,他为朱元璋遍寻天下,寻找中被颛顼帝‘绝地天通‘的建木,因为只有找到它,才能开启通天之路,去往传说中的昆仑神界,求取不死药。"

玄冥子这番话说出来,整个地宫中传出一片急促的呼吸声。

面对这数百年的隐秘,面对自神话传说中便一直存在的不死药和通天之路,没有人能不心动,不紧张。

杨乔吞咽了一下口水,声音干涩的向玄冥子问:"你说,刘伯温是替朱元璋找不死药,所以……你说的是真的吗?"

玄冥子傲然一笑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都到这个境地了,有何欺骗的必要?我派先祖手抄上就是这么写的,那是穷尽我派数百年,无数高人和宗师寻历的结果。"

停了一停,他继续道:"我甚至怀疑,所谓刘伯温斩断天下龙脉,与朱元璋反目,全是障眼法,为的就是能让刘伯温从庙堂中抽身,替朱元璋做这件大事。"

咕咚~

不知是谁大口吞咽了一下口水,在寂静的地宫中,声音明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