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观画(下)(2 / 2)

加入书签

查文徽也是一脸思索状。

李璟被他们弄得一愣,诧异的看了一眼那副画,有点不自信的说道:“难道你们不觉得这人是马王爷吗?”

“哦。”冯延巳一脸恍然,说道:“陛下这么一说,还真的像驸马爷嘞。”

李璟之所以不满马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马云对他别说称呼一声“陛下”了,就连喊一声“唐王”都极是少见,张口闭口就是“岳父大人,我爹怎么怎么样”,说的像个农家翁一样,这还算是轻的了,至少还把李璟和马希范放在同一个高度上,有些时候马云还说:“岳父大人,楚王怎么怎么说。”把李璟这个陛下,说的还不如楚王千岁,让李璟这样有理想、有知识、有品味、又追求的四有中年,心里很是冒火,却又无可奈何。

所以冯延巳这声驸马,让他很满意。

冯延巳可没想到李璟居然想了这么多,继续说道:“不过只是形似而已,若说神态嘛,那可差了十万八千里了。”他可不是傻子,周宗这些人向来是反对他们五人当政的,暗地里还称他们为“五鬼”。现在看这画上的人英气勃勃,心中料想他们必然以此为借口,来反对自己五人的计划。

周宗这个计划,看起来儿戏,其实确实暗有机锋。李璟对马云只见过一次,相互之间也不熟悉。如果万一李璟心里存了马云英气逼人的这个印象,有了这一点点的疑虑,再有常梦锡等人不断的说合游说,那么说不定还真能被他们由黑说成白去。

在冯延巳几人看来,周宗老迈迂腐,只会墨守陈规,不图进取,不识天下形势,不知世易时移。冯延巳他们几个可不觉得自己是什么“五鬼”,反而觉得自己是大大的忠臣,大大的能臣,而且是要诸葛亮那样辅佐李璟,扫六和,一统天下的。东取吴闽,西取荆楚,扫江南而北征中原,这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现在闽国内乱,而楚国也将有能乱的趋势,这真是天助大唐。冯延巳是绝对不允许周宗他们来破坏掉自己计划的。

在与李唐旧臣的争斗中,特别是与周宗、孙晟这一党的争斗中,冯延巳他们靠的是李璟的信任和赏识,缺的确实实实在在的功绩,而周宗他们辅助先皇先篡吴,后除徐氏,治邦国、安天下,是有大功劳的,就算是李璟对周宗他们也是非常的敬重的。冯延巳他们缺的东西,恰好就是周宗他们仰仗的——功绩。

所以闽乱传来的时候,冯延巳他们激动了,这是绝好的立功机会。可是周宗却出来反对,先是反对出兵闽中,后有反对陈觉挂帅,说起理由来头头是道。可冯延巳他们却把周宗恨之入骨,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周宗一党,不愿他们建立功勋,从而执掌朝政,是周宗年老贪权的表现。

冯延巳他们是要做大事业的,岂能让周宗他们破坏掉。

冯延巳斜了眼韩熙载,轻笑道:“韩员外,今天不是奉旨赏赐驸马去了吗?怎么样?驸马爷,对那些东西很感兴趣吧。”

韩熙载官拜员外郎,一个小小的六品官,对这样的小官,一般都称之为“韩郎官”。这一声“韩员外”,就像说韩熙载是个地主老财一样,让韩熙载眉脚一棱,心中怒火难忍。他是北方人,身材伟岸,相貌不凡,唯一一个缺点就是“**了”,三十岁出头就有有个将军肚腆着,但比地主老财可俊多了,这样叫他,不是寒碜他吗?

韩熙载面色不悦,肃声说道:“冯相,下官以为,这马王爷外形放荡不羁,其实内涵锦绣,不可不防。今天他既然来了大唐,不如就留他在金陵。”

“嘿嘿,他是楚王王爷,前来和我大唐议和的,两国交兵尚且还不斩来使,我们有怎好留他在金陵呢,另外,我朝依然东征,万一楚王震动,兵来争,韩大人可有退敌之策呀?”

“冯大人,以下官看,楚王未必会兵来争的。楚王尚未立世子,而马云又在楚国内部地位不低,相比他的那些叔伯兄弟不太乐意他回去吧。再则岭南刘氏意图吞并桂州等地已久,楚国自顾不暇,那又余力。。。”

“你也知道是‘未必’,万一是真的怎么办!小小郎官,不好好作学问、修品行,在国家大政方针,其实你能讨论的!”查文徽在一旁斥道。

“在下是大唐之官员,如何不能讨论国事呢?我。。。”韩熙载忿忿不平的反驳道。

“好了,韩爱卿,你先下去吧。”李璟不耐烦的说道。

看着韩熙载躬身退去,冯延巳还喋喋不休的说道:“皇上,你说荒谬不荒谬,一副画像,就能断定这人是好是坏了。像他这样,不是在拿社稷安危开玩笑吗?臣请,陛下制他妄言治罪。”冯延巳话出了口反而有点后悔了,用一幅画判定一个人自然是可笑的,可是找个算命的。。。他是读圣人书的,“子不语怪、力、乱、神”,他不是完全不迷信,只是觉得当大臣的有义务让皇帝远离那些东西,这可能是他和周宗唯一一个有共鸣点的地方了。可李璟很信佛教、道教,而这个不知道从哪来的国师大人,居然和他们的观点一样——马云是一个庸才。本着党同伐异的原则,在这个问题上,冯延巳反而想维护这个陈传了。

李璟却是一脸的满不在乎:“罢了,他也是一片好心。”他想了想,又说道:“刘仁瞻给朕上了一封奏章,上面说这个马云,在岳州安抚百姓、勤练士卒,怎么看也不像那个只会喝酒吹嘘的武夫啊。”

冯延巳顿了顿,轻笑道:“臣也以为这个马云,应该不是一个赳赳武夫,在酒宴上他可能藏拙了。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他真的是不学无术,胸无点墨的。陛下,你想,一个弱势而又不学无术的人,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弱势,就要依靠我们,没有我们的支持,他就得当不上楚王;胸无点墨的人,对我们来说,岂不是更容易控制。打下一个城池容易,治理好它可就不能单单靠武力了,要靠士子的帮助,而他他偏偏是个不重视这点的人,楚国的士子大多站在马光亮那边,没有了读书人的帮助,他又能蹦跶几天呢?”

李璟的脸上再次浮现出了一丝笑容。

手机本章:

本书最新下载和评论本书:

为了方便下次,你可以点击下方的《加入书签》记录本次( 第九十八章 观画(下))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