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贩布的同行(2 / 2)

加入书签

幸福来的如此之快,让马云又有点怀疑:你是不是真的郭荣啊,我为了说服你和我结为兄弟,这转眼之间想了十几条理由,死了无数的脑细胞,结果我就说个有缘,你就同意结拜了。这也太简单了吧。

转瞬之间,香案就准备好了,接着马云就和郭荣焚香共拜,誓为兄弟。当然,马云明知道柴荣英年早逝,在起誓的时候,难免的向韦小宝同学学习了一下。

结为了兄弟以后,友谊在他们之间好像陡然间增进了许多。于是,马云便问这位新认的大哥,从那来到哪去,家里几口人,地里几亩田,养了几头牛。

郭荣哈哈大笑,似乎也挺高兴认识这个小兄弟,说道:“为兄经商数年,在这大河上下反复奔波,很少见到向贤弟这样直爽之人啊,来来,为了我们兄弟相逢,大家共饮一杯。”

喝了这杯酒后,郭荣说道:“不瞒贤弟,愚兄家中困顿,所以只能出来经商,贩卖些布匹,勉强度日啊。”

冲动是魔鬼啊,听了郭荣的话,马云突然有点后悔了,这年头重名重姓的太多了,眼前的郭荣可不一定是就是那个英明的周世宗啊。

不过木已成舟,马云只能带点郁闷的笑道:“那我们真是太巧了,兄弟做的也是贩布的买卖,今日正好向兄长请教请教啊。”

郭荣似乎一愣,笑道:“看来我们结拜为兄弟,真是上天的安排了。贤弟,你这布匹准备去何处贩卖啊?”

马云看了一眼廖仁勇,说道:“大哥,实不相瞒,小弟真的是头一次出来做买卖。我在随州看布匹便宜,就卖了些,准备去汴京贩卖,不想契丹入侵,搞得我现在才到了许州城,这生意估计黄了啊。”

郭荣哈哈笑道:“贤弟,看了你真的是第一次做生意啊,买卖嘛,总要知道哪里价低,哪里价高,低进高出,才有盈利啊。这随州的布价向来和汴京的差不多,若说贩布嘛,向来都是把汴京的布匹贩卖到幽州去,这才是赚钱的商道。”

马云听着郭荣谈着生意经一套一套的,不禁苦着一张脸,说道:“啊,是这样啊,小弟听人说随州布匹便宜,才想到去贩卖的,原来这个商业里面还有这么多门道啊。”

郭荣笑了笑,正要开口说话,门帘忽然一动,店老板走进来作了个揖,说道:“诸位客官在此饮酒,可需要唱曲的人吗?”

郭荣说道:“今日我新认了义弟,把唱曲的唤来,唱个欢快的曲子,庆祝一下。”然后,又扭头对马云说道:“若是在平时,贤弟,这笔买卖十有**是亏了,不过,今日战乱,多有百姓逃亡到汴京和许州,反而是一个大商机啊。”

马云疑惑的问道:“大哥,这时从何说起啊?”

这个时候一个老头和一个年轻的女孩走了进来,老头倒也罢了,那女孩大约十六七岁年纪,穿一身白底蓝纹绣金边的摺裙,腰间束这一条翠绿色雕花带,眉如新月,明眸皓齿,只是神情间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让人忍不住升起吝惜之情,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那女孩走进来后,微微屈膝道了个万福,便退在老头身后,颇为矜持的低头抱着琵琶并不说话。等老头问清曲目之后,芊芊玉手调了下琵琶的音色,才咿咿呀呀的唱了起来。

郭荣看了几眼,复神秘的对马云说:“我过去只是在许州买布,知道为什么今日来此地卖布吗?因为契丹入侵,难民南流,许州布匹突然紧俏,我得到消息后,连夜从东方的徐州贩布到此啊。贤弟,若将布在此卖掉可大赚一笔啊。”

马云看着女孩,心中不免怜爱之意,见郭荣对他说话,一步留神,居然一句话也没听清楚。正想打个哈哈混过去,不料郭荣却转头对那女孩说道,“换个热闹点的曲目。”

那老头便道:“客官,您要是觉得听曲有点闷,要不小老二给你们说段,仁义大侠的故事吧。”

郭荣点点头,马云看了一眼那老头,接着道:“好啊,好啊。大哥经商多年,家资应该颇厚,现在天下大乱,兄长还出来经商,这不是太危险了吗?”

马云终于忍不住想问问这个便宜大哥,你爹是不是叫郭威。

郭荣笑道:“自古富贵险中求嘛。”

马云继续道:“小弟离家北上经商,不足两月,一笔生意还没做成,就有点想念家人了。大哥常年在外,不念家吗?”

郭荣长叹一声,与马云碰了一杯,慢慢开口说道:“其实为兄姓柴,自幼在姑母家中长大,后被姑父收为义子,改姓为郭。我义父志向远大,于是姑姑和我便常年经商积蓄家资,以便资助他从军为将,现在我义父已经被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拜为刺史,想必不久,为兄就不用再经商了。”

这次赚大了。马云心中大乐道:“那真是要恭喜大哥了,当今天下大乱,也正是大哥这样的英雄好汉大展宏图的时候。”

郭荣颇自负的说道:“我若为将,天下碌碌之辈,何足挂齿。”

马云正准备继续表达一下,对郭荣的敬意,只听得那老头把腰鼓一击,说道:“列位客官可知此人是谁?正是仁义大侠——赵匡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