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四章 阳光下的黑暗(1 / 2)

加入书签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羡慕也罢,嫉恨也罢,总之,武当山上一场武林盛会,最大的受益者,是林寒。

依着林寒的本意,其实并不愿意担上那一份责任,他怕因为太多的权谋而乱了武者的心。

知晓了林寒的顾虑,冲虚道人是哑然失笑。

“事事何必亲力亲为?若真的大包大揽,便是多智如妖的诸葛孔明,亦逃不过五丈原上的人死灯灭!”

“武林需要的是一个大义,一个统一的声音,至于这个声音是不是一个人发出来的,又有什么关系?”

冲虚的话,让林寒豁然开朗,确实,如今的江湖中,需要的只是一个武林盟主,至于这个武林盟主是谁?是不是特定的某一个人?——并不是那么的重要。

按照冲虚道人的说法,林寒大可以应下盟主之位,之后组建一个智囊团,从智囊团中发出命令,江湖响应,这就行了。

至于智囊团都有谁,还不是依着林寒的喜好,它可以是左冷禅,可以是冲虚,可以是李季,可以是任何人,其目的只有一个,它代表了林寒,它是林寒的意志。

群策群力,之后统一为一个声音,作为整个武林的大脑,指挥着各门各派,一道一道的指令发出,遥控着整体局势。

至于某一场战役、某一次行动,并不需要那么的明确。

思虑及此,林寒也不再反对,顺势答应下来。

而有了冲虚道人的极力推荐,加上林寒本人的威望,以及其身后五岳派的强横实力,在少林方证被迫认同这一提议的情况下,林寒顺利地成为武林盟主。

当选为武林盟主,林寒又提议设立十位长老。经过决议,最终选定了方证、冲虚、左冷禅、徐铮、金光上人、静尘道人、许怀山、震山子、柳随风、解风十人。

这十人中,之所以会有两名五岳派的人,也是情有可原。其中,左冷禅是名人榜排名第三的人物,还要压过冲虚道人一头。

如今左冷禅虽已辞去五岳派掌门之职,但威望犹在,担任武林同盟的长老也是应当。

而作为武林四大顶级门派之一的五岳派,其掌门人同样是地位的象征,徐铮被推举成为长老也是理所应当。

虽然如此一来,五岳派包囊了武林盟主以及两名长老,但如今的五岳派强盛无比,也是应当有此盛况。

当选为武林盟主之后,林寒乘着武林大会之际,召集众位长老(左冷禅不在),探讨辽东的局势,寻求解决的办法,同时透露了部分五岳派近两年来的一些作为。

林寒精明,但也没有达到诸葛孔明的程度。他之所以说得头头是道,还是因为前世的记忆。

四百年的超脱,足以让林寒比大部分人看得更远,尽管四百年后的许多律法与政策还是相当的不完善,但是用到四百年前,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当林寒将一条又一条的对策抛上桌面,众人皆是一脸的震惊。幸亏在座的都是各派的佼佼者,智计并不差,甚至因为阅历的原因,在接受了林寒的观点之后,更是将计划更加的完善。

武林大会期间,一条又一条的决策发出,也令人信服,从此,林寒的声威大振,连带着十位长老也是受益匪浅。

整个江湖,在林寒与十位长老的决策下,有条不紊地前进着。在这其中,有的人默默地进入军政系统,有的人成了守卫,有的人成了幕僚。

当国家处于危难之中,当军队不足以保卫国土的时候,朝廷不再是朝廷,江湖不只是江湖。

武林的动荡,朝廷看在眼里,却无能为力。

若是在和平时期,林寒以及十位长老必定会被扣上‘乱臣贼子’的帽子,但是这会儿,鞑子寇边、占领辽东,朝廷被鞑子搅-弄得焦头烂额,再加上武林中人表面上看似没有多少出格的行为,朝廷也就只能听之任之。

在冷兵器的时代,即使国家机构再庞大,但是面对着一个完全整合的江湖,也是非常的忌惮,特别是要分心对付外敌的时候,朝廷并没有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可算是英明了一回。

自从定都辽阳之后,仅仅是小打小闹,再不见鞑子大军的大动静,仿佛他们是真的满足了。

但林寒知道,他们是在积蓄力量。

面对如此形势,林寒曾经派人试探过几次,但是朝廷却没有主动进攻的意思,而是不停地派人招降。

无奈之下,林寒也只能积蓄力量,武林中渐渐地缓和下来,表面上恢复了平静,但暗地里暗潮涌动。

等!

等到鞑子军突然发起进攻,等到朝廷支持不住,等到山海关被破之时,等到朝廷狗急跳墙,才是机会!

时间缓缓地流逝,四年!

整整四年的时间里,朝廷、鞑子、江湖,三者之间维持着一种虚幻的平静,畸形的平静。

一六二五年春,努尔哈赤不顾贝勒诸臣异议,决定迁都沈阳。

当年农历三月三日在拜祭祖陵后,便率亲族百官自辽阳起程,夜宿虎皮驿,翌日抵沈阳。从此沈阳成为后金政权的统治中心。

鞑子大军在努尔哈赤的率领下,再次露出了狰狞的面孔,四年之后,站争再次爆发。

这一次,鞑子的进攻极为激烈。尽管守将严防死守,但是二十天的时间里,辽东仅剩的二十余座城,被攻下八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