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如此安排(2 / 2)

加入书签

其实从圣元1年至今,教会和袁绍势力间的交手就没有停止过。只不过那时的交锋多局限在战略方面,乃是庙堂之战,并未出现过大规模的战斗。

圣元1年,为了阻碍河北势力发展。栾奕决定对袁绍进行经济制裁。

栾奕一方面向河北大批量低价倾销粮草,另一方面主使教区各大商会从河北高价收购山珍及兽皮。

一时间,河北粮价暴跌,从48文一石跌倒了不足20文。山菇、狐皮、鹿角等山货价格猛长,翻了三倍之多。

百姓进山狩猎的收益远远大于在田中操劳,于是耕农越来越少,猎人越来越多。

对普通百姓而言,种不种地并不重要,反正现在粮价那么低,随时可以用出售毛皮换来的钱去采买,而且买到的比过去种地得来的收成要多的多。

而对于身为一方势力首脑的袁绍而言,土地无人耕种的代价是巨大的。没人种地,地也就荒了,收不上粮草,将来需要征战,军粮只能靠买,也就是进口。

农作物过度依赖进口就等于是被别人掐住了农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命脉。而掐住他命根子的不是别人,正是袁绍现在乃至以后最大的威胁——栾奕。

真要到了与栾奕刀兵相见的时候,栾奕只需断绝河北的粮草供给,无需开战,袁绍大军便会因粮草不足不战自溃。

栾奕借市场机制洒出一盘大棋,不过袁绍手下的谋士也不是吃素的。

秋收时分,身在冀州的谋士审配发现粮产骤然蜕减,顿觉不妥,进儿察明缘由,赶忙将“农不耕田,家家上山”的情况和后果报知袁绍。

袁绍一听,自知兹事体大,未免来年春无人耕种,以致颗粒无收。遂召众谋士商量对策。“此番,栾奕欲用‘慢火煮蛙’之计谋划我军,当如何解之?”

‘慢火煮蛙’的故事在场绝大多数人都听过,说的是栾奕曾做过一个实验,将一支青蛙放入盛满沸水的铁锅之内,青蛙受不得高温,牟足气力纵然一跃可以跳出锅沿,逃出生天;又尝试把这只青蛙放进装有冷水的锅里,青蛙如常在水中畅游,然后慢慢将锅里的水加温,直到水烫得无法忍受时,青蛙再想跃出水面逃离危险的环境却已四肢无力挑不出来了。借此比喻栾奕诱使河北百姓行猎,忽视耕种的计策倒也妥帖。

审配组织了一下语言,将早就想好的计策抛了出来,道:“此乃栾奕惯用之剂量。计虽妙,却也有弱点。”

“弱点在哪?”袁绍问。

审配侃侃而谈,“此计乃是慢计。诚如主公方才的比喻,需温火蒸煮才能奏效。所以,只需施以雷霆手段应对,便可将其覆灭在摇篮之中。”

袁绍喜问:“计将安出?”

审配答曰:“主公只需明立法度,强令百姓不许进山狩猎,一经发现必予以严惩。由此,百姓爱惜性命不敢进山,自会回到田中耕种。”

“正南(审配的字)此计虽好却不周全。”袁绍谋士沮授出列,拱手说。

“嗯?”审配与沮授速来不和,今日在大堂之上听沮授出来质疑自己,心生怒意。与其不善的问:“哪里不周全?”

沮授道:“立法度惩戒百姓,确实可让百姓胆寒。然,有法可依,也得依法可行才是。河北幅员辽阔,山川千千万万。主公若依正南之法,禁止百姓进山狩猎须得把手下兵马全都派出去守山才行。否则,必有趋利百姓冒险进山行猎,一人得逞万人效仿,禁猎之法由此形同虚设。”

“公与(沮授表字)所言甚是有理。正南之计治标可也,不能治本。”田丰第一个出列对沮授说得话表示支持。

袁绍眉头微皱,露出浓浓忧虑之色,“这可如何是好?”

“既然沮公与提出疑义,想必他也该有应对之策才对?”审配的脸上流过一闪而逝的奸笑,摆出一副看笑话的样子目视沮授。

沮授对审配的挑衅行为置之不理,“授不才,确有应敌之策。”

柳暗花明,袁绍笑容再现,“公与说来听听。”

沮授不慌不忙,从大袖中抽出一卷书,指着书道:“答案就在此书之中。”

众人定睛望去,只见沮授手中书的封面上写着两个大字《原富》,竟是栾奕的著作。这部书与以往书店所售《原富》不同,书中文字皆乃手工抄录。想当初,《原富》刚刚问世的时候,栾奕还没有研制出字印刷法,所以最早的《原富》都是相互借阅或抄录参读。显然,沮授手里这本《原富》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距今得有十多年书龄了。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