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浴缸之母(2 / 2)

加入书签

“现在看看那个人是谁”

“看不清,但是我能看到他眼角有个痣”

“那是男的还是女的”

“男的”

“他跟你说话了吗?”

“我有点想不起来了”。

“进到车里以后,你感受到了空调的冷风,就算是下雨也是会很热流汗的,所以他开着冷风,身上潮乎乎的感觉消失了没有?”

“消失了”

“车子在行驶吗,你可以听到车子的引擎声吗?”

“没有,车子很安静”

“你可以闻到什么味道?香水或者香烟?”

“没有,都没有,什么味道都没有”。

“车子驶出医院,他是不是问你去哪里?”

“对,没错,他问我去哪”。

“你说去哪里?”

“我说去我住的地方”

“然后他送你到了你住的地方了,他跟着你下车了吗?”

“没……没有……到我……住的地……方,没有,到我住的地方,他下车……了,他下车了就”。

“调整呼吸,慢慢来,我们不着急”

“没到住的地方,就停车了,那现在你们到了哪里停车了?”

“一个我不……是很熟悉的地方”。

“他下车了?”

“下车了”

“说什么了?”

“让我等着”

“他去干什么?”

“他下车去,买东西”

“买的什么东西”

“热咖啡”

“后面不用想了,睡吧,把这些都忘掉”

李志通起身以后走到特案组几人面前说:“可以了,准备心理侧写吧”。

“怎么回事,她怎么还不睁眼?”宋泽涛一脸惊讶的说道。

李志通说:“她已经睡着了”

“睡着了?我x这么神奇嘛?”宋泽涛一脸不可思议,“这招叫什么?这就是传说中的催眠吗?能不能教教我?”

特案组赶回派出所召开了心理侧写会议。

“我们要找的凶手为男性,25到30岁之间,有一辆车,车里会收拾的非常整洁,他长期服用精神类的药物已经导致成瘾了,他徘徊在很多地方,寻找目标,一个目标他通常要跟踪两天,他会经常跟医院药店接触,他受到过女性割腕的刺激,这个原因致使他常年睡不着觉,凶手没有结婚,独身一人,孤独使他变了性格,扭曲了心理。”

“凶手有极强的反社会人格,人生极度消极,是那种就算死也要拖上几个垫背的那种人,凶手开车专门在雨天接送女性,而且故意献殷勤买热咖啡,就是在此期间,把***药物放进热咖啡中,***是一种强烈的麻醉药,哪怕服用一丁点就可以使人迅速昏迷,为了好化开,凶手还故意把药片碾碎。”

“凶手用这个方式控制了四名女性,在女性昏迷期间送她们到住所,凶手送受害者回住所,两名女受害者住处没有监控设备,另外两名没有,凶手用绿色的激光灯照射监控,使画面看不清,然后带女生回房间,实行受害人“自杀计划”之后清理掉所有的他曾经触碰过的地方”。

侧写会议结束,警方全体出动,重点排查医院,因为凶手的药物不够支撑很久的,而且医院已经开始跟警方联合了,一旦有购买此类药物的立马扣留。

果不其然到了晚上以后有一个人找医生开***的处方,被医院扣留,这个人回答问题支支吾吾说不出来,医院立刻通知了警方,警方前往将此人带回,立刻对此人进行审问,经过一晚上的审问,这个人就是凶手。

警方也有些不理解为什么凶手都已经露出破绽了,还要自投罗网呢?

这就是“毒瘾”的作用,凶手已经对这个药品成瘾了,所以他就算被抓也要弄到药。

现在让我们来追溯凶手如此做的原因,凶手内心的罪恶之花是由什么样的东西来灌溉的?

凶手有一个不完整的家庭,父亲从来没有过正儿八经的工作,就算是找了正经挣钱的工作,那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父亲是家族中的长子长孙,一家人的疼爱让他成为了败家子,家里的钱败光了,房子败光了,老家的地也败光了,黄赌毒没有不沾的,吸毒使一个中等家庭迅速没落,母亲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母亲打好几份工,目的只是为了活着,母亲累死累活拼命挣一天的钱,也就是父亲一把牌的事;一口毒都不够。

母亲不堪重负,割了腕,蜷缩在卫生间的大盆里,父亲不知道,儿子也不知道,没有人知道,没有人知道母亲已经死在水盆里,那个盆曾经日日夜夜的洗着父亲的衣服,洗着儿子的衣服,现如今里面装着母亲的尸体。

母亲用水果刀割开了手腕,没有愤怒,没有恨意,反而是非常的平和,她当然舍不得自己的孩子,但是她已经没有任何的希望了。

母亲领到了期待许久的工资,这是她一年的成果,她拿在手中抹了一把又一把的眼泪,这是真正的血与汗换来的,最干净的钱,她想留给儿子上高中交学费用。

她藏在了自己找起来都费劲的地方,但是还是被父亲找到了,几把牌输得干干净净,一个赌徒的疯狂程度不亚于瘾君子,它能让你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压上妻儿老小全家的希望,更何况父亲两样都占。

母亲找钱找不到了,心中竟是十分平静的,没有震惊,没有愤怒,没有恨意,没有眼泪,更没有希望了!

母亲坐在盆里靠在墙上,割开了手腕,血流在水中像一朵血色的花一样……

儿子学校休假回家以后看到了这一幕……

凶手学校休假回家以后看到了这一幕……

母亲像是一朵花一样,在水中盛开着,母亲的双眼睁着,尽管已经没了呼吸但还是那般的明亮……

人生没有失败,只有粉碎——张小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