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天阶夜色凉如水(1 / 2)

加入书签

第二天照例早起。

昨天本来只想随便走走,没想到就玩了一天。

先是在江边感到无聊,随后决定到浔阳楼凭吊一下水浒传好汉的风采。

这四人有一点共通之处,就是只喜欢自然风光,对人文建筑毫无兴趣。

决定去浔阳楼,只是因为源自水浒传的名气,去了以后才发现想象和现实的巨大差距,浔阳楼早已不是浔阳楼,水浒传却永远是水浒传,四人在楼上,把街景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团团转了一圈,最终还是无感离开。

本来打算就此返回酒店,结果又被一路人建议,去了大中路逛街,这一头扎进去,直到天黑才出来。

如果你恨一个男人,就让他陪女生逛街去吧。

梁海潮和刘品言走的苦不堪言,尤其是梁海潮,连北京王府井都不愿意去,这时却在九江压马路。

“正好让你先,回去才有随侍储大小姐的经验。”宋小青看着两条累死狗,不好意思调侃刘老师,就拿梁海潮开涮。

因为逛街逛的快累死,回到宾馆,大家一致决定明天包宾馆一辆小巴去庐山。

早晨下楼时,才发现司机已经在前厅等候多时,于是就在宾馆餐厅简单吃几口饭,然后匆匆忙忙钻进车里,向庐山进发。

今天是星期四,刚刚过了五一,大部分人都在上班,路上的车辆不多,而且这个季节山里还是很冷,游人也越发稀少,所以从车子转进山路后,就再没看见其它车辆。

从九江到庐山大约三十多公里路程,而进山的路线盘旋环绕,颇有点dàng)气回肠的感觉。

司机知道这几人是外地来的,自愿充当了义务导游,一路上解说着庐山的起源,风光,人文典故。

师生们这才知道,李白望庐山瀑布的香炉峰不在今天去的牯岭镇附近,而是在五老峰那边。

庐山是当时汽车可以直接开到山顶的地方,所以伟人当年才留下了著名的诗篇“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风吹雨洒江天……”

“真的有四百个转弯吗?”储静好奇的问道。

“差不多吧。”司机也不敢确定。

一路盘旋攀升中,车子驶进了庐山深处的牯岭镇,几个人又是一阵忙乱,把行李搬进酒店安顿好。

收拾停当,已近十点,他们才在酒店前台订好了几处比较出名的景点门票。

庐山大大小小的景点不计其数,想要全部看完怎么也得个把月的时间,在那个时候,没有双休,没有七天长假,而且收入普遍偏低,想出来畅快的享受一次旅行,对普通人家来说,还是很需要勇气的。

由于来的季节不是很好,山中没什么人,除了零星的本地人,经常走很久也看不到其他游客。

他们也没有请导游,只是在酒店前台拿了一份免费赠送的景区分布图查看,发现锦绣谷离的不远,一致决定先去那里看看。

锦绣谷果然锦绣,一条狭长的山谷里苍松翠柏,背处还可以看到轻烟般的薄雾在谷底缓缓流动。

可惜还是来的太早,倘若再晚半个月,山谷中到处开满野花,才算名副其实的锦绣两字。

尽管行走在山水画卷中,几人有说有笑,然而心境不同,所感亦有所不同。

梁海潮和储静刚刚挑明了关系,此时两人恰如蜜里调了油,黏在一起又甜又腻,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见到几颗扭曲了枝干的寻常老树,也要大惊小怪半天。

宋小青则是一路走马观花,没感觉到哪里值得留恋驻足。

刘品言变成了她的尾巴,跟的太近怕唐突了佳人,离得远了又恐引起宋小青对自己更加无感,一时之间好难抉择。

正所谓境由心生,物随心转,心之所向,境之所在,这一切到了含鄱口彻底改观了。

含鄱口位于东谷,顶峰有一座含鄱亭,这里倒是有几个游人,三三两两的或在亭中休息,或在岭上观景。

四个人走到山顶的边缘处向下望去,不住同时发出惊叹,此时太阳当空,视线极好,烟波浩渺的鄱阳湖清晰可见。

水面蒸腾着一层薄雾,和庐山山处涌动的雾气遥相呼应,几如仙境。

“难怪古人在此结庐修仙……”见到此此景,不远处一位游客忍不住开口感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