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 史前巴黎圣母院(1 / 2)

加入书签

没等他说话,昊宇立刻大喝一声:“别胡说八道,继续往里走!”

后来我才知道昊宇在济南当地大部分刑警和特警心中,都是偶像级别的存在,所以他的命令,大都愿意听。

又走了三四百米,才穿过这层厚厚的水泥墙——其实已经不能用一般的墙理解了,粗略估计,从我们踏进外面的入口,到走出去,怎么也有一千五百米。

这一千五百米可都是实打实的水泥实体,如果非要称其为“墙”,这么厚,绝对是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

就算是现代的一流建筑公司,也很难达到这程度。

我也不得不佩服胡主任和老眼镜他们,虽说这种水泥比我们现在使用的建筑水泥松软很多,但要打凿出一千五百米的空穴,也不是简单事。

由此可见,他们提前做好了准备。

也由此可以断定,老眼镜他们在下洞前,对下面的一切已经有所了解,可能正是因此吧!入洞前,才留给昊宇那样一个命令。

从众人脸上的表情看得出,他们和我一样,此时此刻内心深处无比震撼。

终于走进了城墙内,昊宇再次让手下发射了两枚照明弹,伴随着连续“哧溜”的两声,整个四周再次变得光亮一片。

“你们看!多像法国中世纪的城堡啊!”

“对!那种生活着吸血鬼的城堡……”

看到四周瑰丽无比的建筑,这一刻兴奋似乎代替了紧张和恐惧,大家都裂开嘴,就连一向不喜欢展露表情的昊宇,此刻脸上也挂着微笑。

“你们说西方中世纪的城堡建筑是不是学了这里?”

老孔尤其兴奋,望着一座高大的建筑,喃喃地说。

或许他只是随意一句话,我听得心中却咯噔了一下。

西方的中世纪大概从公元一千年左右算起,算算时间,应该比这些地下城存在的时间少至少两千几百年,如果非要有个先后顺序,那肯定是西方国家学习了这里。

后来问起吴静涵,才算是了解中世纪欧洲城堡是什么样的一类建筑。

欧洲中世纪城堡的诞生,源自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一般,城堡是社会分裂,势力割据的产物。

比如中世纪的欧洲,由于采邑制度的实行,使得土地的所有权被分散到各位贵族,骑士的手中,社会上四分五裂,帝国,王国,公国,骑士领地等多种多样,大大小小的封建社会实体遍布各地。

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他们之间的边界,也没有人能够完全梳理清楚他们之间的联系。各等级的封建贵族之间经常爆发各种原因引发的战争,所以他们时时备战,常常参战。

所有的贵族都相当于军事将领,他们的附庸则构成其所属的各级官兵。正是这些遍布欧洲各个角落的大小战争,使得城堡的防御作用逐渐突出起来。

以德国为例,仅仅西德境内,现存的古城堡就有1.5万座,充分反映了德国中世纪的封建割据状态。另外中世纪的战争技术和战争观念也决定中世纪的战争是防御性战争,当时,城堡是最可靠的防御方式,足以抵挡骑兵的快速攻击,将突袭式的速决战转化为消耗战。

于是领主们广修城堡,以确保自己的庄园和财产不受侵犯。

再来看同样是以城堡文化见长的东洋,日式城堡诞生到繁盛时期的社会环境,也有相同的地方。

战国时代和江户时代的东洋,由于幕藩体制的实行,土地和军队集中在幕府和各大名,藩主的手中,社会上也是比较混乱,不管是处于谋求自身最大利益的进攻还是处于保护自己既得利益的防御等原因,诸侯纷纷构筑起防守坚固的城堡,作为对其领地统治的中心和军事据点。

两个例子于我们中国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中国在封建社会的大多数时间都实行强大的中央集权制,所以像社会分裂,武装割据的情况不是很多。在战争上面也表现为没有坚固的城堡,而是修建抵御外族侵略的长城。

长城和城堡同为防御性建筑,但是城堡相对于长城,还有居所,象征等世俗性作用,所以一旦其防御作用因为历史的进化而消失,长城就停止了发展,而城堡则作为世俗建筑继续发展了下去。

所以说城堡是为了保护领地人身财产安全而诞生的防御性建筑。

城堡的军事作用,一直左右着城堡的发展。

一般而言,权威一点的看法是认为,城堡主要发展时期是从公元9世纪土岗-城廓式城堡出现到14世纪火药兵器的出现的一段时间,这一段时间也被中世纪军事专家称为“城堡时期”。

在两颗照明弹熄灭前的十几秒里,我大概看清了整个济南地下城的全貌,说实话,比远距离看还要震感。

“大家分头找找地上的脚印!”

昊宇一边用手电照射四周,一边朝着身后的人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