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当年的考古队(2 / 2)

加入书签

老汉给我们做了陕西特有的哨子面,手工擀的粗面条,再撒上葱花和辣椒粉,吃一口又香又带劲儿。我迫不及待吃完面条,准备着听他继续往下讲洪景生的往事。

“恁们既然住下,俺这里也没电视看,晚上有的是时间,晚上再拉吧!”说着就往外走。

韩建立似乎比我还着急,他看到老汉要出门,赶紧伸手拦了一下:“大叔,你有啥急事嘛?”

老汉转身回了句“俺得去河里看看网咧,去完咧上网的鱼会死,那就不值钱哩。”

一听他说急着去看渔网,韩建立很兴奋,吴敬涵和吴宇辉似乎也很感兴趣,几个人对了一下眼,干脆跟着他一起去吧!

陕西境内的黄河和我们那一带的瞅着有很大区别,河口区属于平原地区,黄河河面较宽,陕西多山多丘陵,河道相对窄,河水湍急。

“我姓于,名字嘛……村里人都叫我于老汉,你们就随便叫吧!”

一听到我们要帮着他看网,老汉很高兴,一出门先来了个自我介绍。

“于老哥,我们……我们几个是山东的……”

于老汉摆了摆手:“甭说咧,你们是谁,俄也不想知道。”

这话让我们几个全都愣了一下,倒是很默契。

于老汉用的是那种竹篓样式的渔网,很均匀地分散在“鱼道”上。所谓的“鱼道”简单说,就是鱼习惯经过的地方,这个连一般的渔民都不知道,可见于老汉是个老渔民。

在路上,韩建立就忍不住再次问起洪景生死而复活的事,可于老汉似乎没心思搭理他,直顾盘算着自己能抓多少鱼,去哪里卖。

刘立伟一边帮着收网,一边和他闲聊,其实我听得出来,咋一听是闲聊,实际他在拐弯抹角了解洪景生的事。

“于老哥,大生怎么会去当兵呐!”

“奥!这个俺也不是太清楚……那年来过一批考古队,后来……后来就把大生带走了,你们也知道,那个时代俺们这里更穷,能离开,这也算是一条出路。”

考古队?怎么又冒出个考古队,我简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什么考古队?这里……这里发现什么古建筑古遗迹啦?”

刘立伟问。

“是古墓!一座藏于山中的大古墓,听说还是古代一个皇帝的。”

当时我十分好奇,朱家坬镇河沟村现在都算穷山僻壤,什么皇帝会把坟墓选在这里,可后来听吴敬涵解释了一番才恍然大悟。

陕西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原始氏族公社时期的文化遗存在陕西,西安、临潼、渭南、宝鸡等地多有发现。属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仰韶文化的有半坡人、姜寨人和史家人等,以半坡人最为典型。

一直到后来的炎黄文明,西周文明,秦汉文明,陕西省都在我国历史上涂抹了十分重要的一笔,尤其是西安,古称长安、镐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这样一旁土地上,古墓几乎遍地都是,王侯墓葬也不罕见,历朝历代在山西境内定都的古国就有十三个之多,包括西周,秦和西汉以及璀璨的大唐王朝。

古代帝王选择古墓十分讲究,多为依山傍水,所以很多帝王墓都建在深山里。

于老汉只知道当年考古队来过,离开时带走了洪景生,别的他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我们帮着于老汉把所有鱼网检查了一遍,一共抓了十几斤鱼,陕西属于黄河上游,鱼种和下游的差别很大,有两条一斤多鲶鱼惹得两位女士欢叫不已。

于老汉也很高兴说,晚上把这两条鱼做给我们吃哈。

“于大叔,你说淹死很多人的那次,是山洪爆发嘛?”回来的路上,吴敬涵问。

我知道她这又是犯了职业病。

“差不多吧!一连下了好几天大雨,俺们整个村子都淹了。”

韩建立一声惊呼,吓了我一跳。

“这么多人都是这么淹死的啊!”

刘立伟踢了他一脚:“你小子说话能不能注意点?一惊一乍的……没礼貌。”

韩建立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

于老汉倒是不介意,摇了摇头:“和这场大雨有直接关系,但不也不是直接被淹死的。”

他这话说的不明不白,我们几个都没听明白。

“啥意思,大叔?”

韩建立瞅了一眼刘立伟,才继续问于老汉。

“大雨后,河里突然蹦出一些白色鲤鱼,俺记得很清楚,那些鱼个头特别大,而且行动能力很迟缓,村里人都去抢着抓鱼。”说到这里他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我媳妇和两个孩子也去了……”

白色鲤鱼?我身上冷汗都下来了。

世上的事情不会这么巧吧!三周前,河王村出现白色鲤鱼的一幕闪电般划过我脑海,陕西省佳县朱家坬镇河沟村和山东省河口区六合镇河王村相距万里,怎么两个地方会出现同样的怪鱼呢!

这不会是巧合吧!

两个地方出现白色鲤鱼后,又都发生了惨烈的命案,这更不应该是巧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