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沐刃辞世,淮安战事】三(1 / 2)

加入书签

待沐临风与孔武到了东门,东门的防御已经全线准备好了,大门紧闭,沐临风问王之桢出城回来没有,守城的人说王之桢已经出城良久,至今未回。

沐临风又问南郊军营的士兵是否已经出动了,守城的道:刚入夜之时,确实有一行队伍向东方行去,当时我们以为是史大人在演练什么,也没多问,直到接到了紧急命令这才知道

沐临风点了点头,忙令人去将自己的亲随军全部叫来,暂时交给孔武带队,随即又与孔武去了西南北三门巡视一番,各门的防御都已经做好。

而这时吴行方面已经停工熄炉,做好隐蔽工作,只要扬州城内没有内奸,淮安军是一时半会绝对不会发现铁厂的。随即沐临风抽调了一千火枪手与五百亲随军,对孔武道:孔大哥,城里就交给你了,临风去支援一下史大人

孔武道:如此艰巨的任务交给孔某,沐老弟放心

沐临风笑道:只要孔大哥坚守不出,这些士兵的火枪与火炮足以应付任何紧急情况

孔武这才拍了拍沐临风的肩膀道:沐老弟万事情小心

沐临风这才率领了一千火枪手与五百亲随军,一路东行,沿途中恰好遇到王之桢正好率着众百姓向扬州赶去,百姓们有的推着小车,有的挑着担子,将自认为自己最值钱的东西全部带上,满脸的惆怅之色。

王之桢见沐临风,连忙上前道:怎么沐帅要亲自上阵

沐临风道:史大人只有五万人马,而淮安军有十余万人,万一史大人与敌人缠上,并占不了多大的便宜,很可能会被敌军合围

王之桢看了看沐临风身后的军士们,点头道:也好,沐帅一路小心

沐临风笑道:城内就有劳王大人了

两人说完相视一笑,王之桢率着千余百姓缓慢地向城内进发,待王之桢与百姓走远后,沐临风这才令人拿出地图,仔细研究了一番。

若是直接去驰援史可法,很可能正好正面与敌军的大部队正面冲突,虽然自己有一千五百名火枪手,即使能占到便宜,战事一时半会也不会结束,沐临风随即拍了下脑袋,想道:既然淮安军派出了十余万军队来袭扬州,淮安城内防守定然空虚,何不乘此机会一举端下淮安,永绝后患

沐临风想到这里,立刻让士兵暂时原地驻扎,自己率领百十个士兵赶回扬州城,让东南西北四面城墙上的钢炮,每面城墙拆下五顶钢炮,重新装上车,又调了二十余个火炮手,随着自己再次东行,与驻扎的一千余火枪手会合后,又拿出地图,看了一下,淮安城在扬州城的东北方,若是淮安军出兵的话,定是有东北向西南进发。

沐临风看了一会,随即收好地图,一路直线向东方,由于己方都是步行军,所以行程比较缓慢,沐临风心中暗骂道:若是此刻火枪就已经大力生产,老子率的是一千多的骑射手的话,定能形成偷袭围魏救赵的趋势。麒麟

沐临风一路加快着步法,不让士兵有半点休息的时间,因为他知道,能不能扭转局势,就在此一举了。

而另外一方面的史可法与陈大寒正率领着五万精兵向东北方向进发,他们此次的任务就是直接与敌人正面冲突,以致牵引敌军,不让敌军发现扬州城东郊的铁厂,直接将敌军引到扬州城下。一路披星戴月,马不停蹄。

王之桢方面,将东郊的百姓迁至城内,将百姓妥善安排之后,直接登上了城楼,与孔武一起监视着城外的动静,虽然他们知道敌军一时半会不会出现,但还是一点不敢怠慢。

史可法与陈大寒率领着五万将士一路沿着大运河北上,随即强行渡河,继续东进,在淮安军必经之路的一旁树林中开始设下埋伏,以逸待劳。

史可法下令,所有士兵一律不得发出声息,否则一律斩首,五万士兵躲在树林之中一声不出,史可法随即令人用布袋,将马嘴全部套上,以免马匹发出嘶鸣之声,惊动树林中的鸟兽,而引起敌军的怀疑。

而沐临风封方面,一路东进,逐渐已经进入了盐阜地区,沐临风令众士兵不得发出声息,不进村庄,以免被淮安百姓发现,一律从小道潜行。

沐临风随即伸手看了一下手表,见已经是凌晨四点钟了,料想此刻的史可法应该已经遇上淮安军了,连忙命众人赶紧加快脚步。

而齿科的史可法与陈大寒正在树林中等待着淮安军的到来,不时远处传来了阵阵地马蹄之声,史可法连忙低声命令道:敌军已来,各位小心

树林中顿时寂静的让人发怵,远处一条火龙正缓慢的向树林处行来,眼见就要进入史可法的埋伏之中,却见敌军却突然停住了脚步,随即为首的一人道:前面就快到大运河了,这这里树林繁茂,若是敌军在此设伏的话,我军恐怕要吃大亏

史可法听闻此人说话声音虽然苍老,但也洪亮,声音甚是熟悉,不禁心下一凛道:莫非是他

那将领仰首看了一番前方的树林,但是由于天色尚早,前方一片漆黑,只有偶尔传来的虫鸣声,与风啸之声。那将领摸了摸下巴下的胡须道:命所有将士原地驻扎,待天色微亮再行出发

史可法心中噗噗乱跳,陈大寒则着急的攥紧拳头狠狠地砸在地面。

却听敌军阵营中一人,尖着嗓子道:洪大人,皇上派你来可不是游山玩水的,怎么突然停军不发了

史可法与陈大寒听出此人声音正是大内总管王承恩,两人心中皆是一凛,道:原来王承恩也随军前来

史可法此刻心中却涌起了另一个念头,道:果然不出所料,这人正是洪承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