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价值过亿的面子】(1 / 2)

加入书签

见到王茜父亲的时候,他坐在高尔夫球场里特有的那种小电瓶车上。

我是跟方达夫一起进去的,临时买了双高尔夫鞋,球杆之类的东西就先不去管他了,反正也不是为了来打球的。

倒是方达夫,便带着我走进去,便跟我说,有时间你的确需要学学高尔夫,毕竟以后生意慢慢做大了,应酬就要从酒桌夜总会迁移到这里来了。

方达夫这话我倒是暗暗记在心中,以前一直以为中国人谈生意全都是在酒桌和夜总会搞定,外国人才去高尔夫球场,现在看来,中国商人的思维也开始变化了,逐渐奔着更为健康的路线行走了。

走的近了些,方达夫小声的提示我,那就是王茜的父亲

我称呼他为王总

他不是企业负责人,喊一声王伯伯吧。

方达夫这样一说,我感到着实有些奇怪。不是企业负责人不过很快我便释然,估计王茜的父亲年纪也不小了,让家族里的年轻人挑担子自己处于半退休挂个董事局主席的位置也就可以了,的确可以算不是企业负责人了。

于是,看到王茜父亲从车上下来的时候,我毕恭毕敬的低着头喊了一声,王伯伯

对方像是兴致很高的样子,这个就是石磊吧嗯,不错,果然是年少英才,长江后浪推前浪啊,老方,看到他,你是不是连退休的心都有了,啊哈哈

我就是石磊,年少是事实,英才就不敢当了。

那头方达夫接过我的话。不瞒您说,要是我到他父亲这把年纪,有个这样的而已,肯定回家吃老米去了,还拼个什么劲儿啊迟早这都是他们的天下。

我看到他们俩的一唱一和就又有些疑惑了,按说王茜的父亲无论财势都该在方达夫之上,方达夫应该更加显得尊敬才对,可是方达夫的表现却像是跟一个普通的朋友在交谈。而不是那种与更高财权的人说话的样子。

这个时候,王茜的父亲已经走到我们前边大约三米远的地方,从旁边的球童手里接过球杆,先在手上掂了掂,倒仿佛是挑选兵器似的,然后看了看远方,老方,我今儿要让你看看你一个月不来,我的球艺精进了多少。说着,双脚微微分开。大约跟肩同宽。站稳了之后,手中的球杆高高扬起,原本稍有些佝偻的身体也忽地笔直。姿势专业漂亮的同时我还看到一种气势。

球杆在空中划出一道银色弧线,摆在球钉上的白色小球腾空而起

旁边立刻有人递过一个望远镜来,王茜的父亲看了看,笑着回头对方达夫说,三杆洞,可是这杆上果岭了眼中有些自得的神色。

方达夫笑着往前走了几步,跟王茜的父亲并肩站着,王老,看来你这球艺是有很大的进步啊这样下去,要不了半年。你都能参加国内的公开赛了。

算了,这种比赛还是让张家那小子玩儿去吧,我要是去了,还不把他的风头都抢光了王老脸上红光泛泛的,倒颇有几分像是个得了成绩的孩子在向家长炫耀一般。

不过,张家那小子难道他说的是张联卫故意写错的,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那个号称中国高尔夫第一人的家伙从前光是知道张联卫是个职业运动员,好像是从别的什么项目转到高尔夫上的。怎么难道他也是个有背景的人么

王老把望远镜还给旁边的人之后,那人挥挥手。让电瓶车开的稍近一些。但是王老摆摆手,示意让车子继续在小路上跟着。

天气很好哇,草坪踩的很舒服,很久没有走走了,今儿正好,有客人,我们就走走吧。说着,他双手往身后一背,抬腿慢慢向果岭的方向走去。

我和方达夫自然是不紧不慢的跟上,一路闲扯着。

慢慢的,从他们之间的谈话里,我大致明白了,王老还真的不是企业负责人,也不是我之前猜测的那样。

王老的身份很特殊,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是一个经济评论家。膝下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将近四十,在一个政府部门工作,小儿子也三十三四了,是伟明的总工程师。女儿自然不用说,就是王茜。

王茜是王老大约四十多岁的时候才出生的,又是唯一的女儿,因此在家中格外地受宠,两个哥哥都不敢跟她大声点儿说话,彻彻底底的掌上明珠。

华东地区很多大企业的老板,从前都曾仰王老鼻息,加上王老本身还是某民主党派的副主席的身份,在政界也是说得上话的人。当然,最主要还是他在金融界的地位。后来方达夫曾经偷偷的告诉我,只要王老开个嘴,光凭他的面子,至少可以拿到两三个亿的低息贷款,要是贷款额低点儿,甚至可以免息弄到资金,当然这个就不是从银行拿了,而是走的其他企业的路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