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来的都是客(1 / 2)

加入书签

第一百三十三章 来的都是客

李思明猜找上门来的,一定不是工作上的事,因为他自认为自己在现在这个岗位上还是无名小卒。而且来的客人大帅一定也不认识。

只能是与公司无关的事情。

李思明开着车回到了家,从父亲的表情上看,客人来了有一段时间,见李思明现在才回来,有些不耐烦。

客厅里一溜坐了八个人,而且看上去都像文化人,因为大多戴着眼镜。这很显然让父亲应付不过来,跟文化人打交道不是父亲擅长的,他那一套派不上用场,来的都是客,他对知识分子有着朴素的尊敬,唯恐怠慢了。用父亲的话说,咱是工人阶级出身,跟文化人是两条道。所以看到儿子回来了,松了一口气。

李思明一进来,就引起了众人的注意,八双眼睛盯着他直到他走到近前。李思明心说,我这个主人都到了,你们客人也不起身寒暄一下他哪里想到这些人内心之中却是震惊无比,他们知道李思明很年轻,但见到他本人还是很吃惊。

各位,我是李思明,自我介绍一下吧还是李思明打破了沉默。

哦,你好,李导演,我是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我姓谢八人中最年长的一位自我介绍道,这人戴着一副很别致的大眼镜。

啊原来是谢导演,您好您好李思明立刻表示自己的尊敬,您是前辈,叫声小李就行

久仰大名啊,李思明不知道谢大导演谢老爷子找上门来有何贵干,李思明都已经把自己跟电影绝缘了因为他从来不曾想在这行干太久,他只不过把导演当成一个工具而已,所以他就没有以导演自居的自觉,甚至认为那是别人的事。此大人物,李思明也只是听说过而已,从没见过他本人,他的电影李思明倒是看过,比如那部诙谐的大李,小李和老李,这是李思明父亲李全最爱看的,常常以老李自居,大家都姓李嘛,而且都是车间主任,不过他自认为自己比剧中的老李要开明高大。父亲自称老李,李思明只能当小李。老李要是知道眼前的这位老者正是那部他最爱看的电影的导演,就不会找不到话题了,一定会将他所知道的溢美之词全奉献出来。

李思明没有大导演的自觉,但别人不会这么想,至少干这一行的人不会这么想。上次杨月万里迢迢地奔赴夏威夷,除了告诉自己她怀孕的好消息之外,还告诉他有人希望他回国拍那部反映中越战争的电影。可回国拍那玩意,没钱拿啊,这是李思明心里最真实最卑鄙的想法,没法说出来,要不然他跑到美国来巴结美国的观众是为什么 现在更不想将时间放在拍电影上面。

他当时用眼前这位六十二岁高龄的大导演作为挡箭牌,事实上他用对了,本来就是这位德高望重的大导演的作品嘛,咱要剽窃就剽窃外国人的那部武侠片除外,还赚外国人的钱,所谓崇洋媚外咱可不在乎,赚得越多越好。

谢大导演带着自己编剧摄影和几位主演光临,主要是来征询一下李思明的高见,有人想请李思明来拍这部电影,他也有所耳闻。这也是这部电影现在才开始拍摄的原因之一。他们这是赶往云南拍摄现场,不辞劳苦地绕到了深圳。李思明很想知道他们是怎么知道自己住在这里的。

李思明的电影除了那部查理的天使外,都已经在国内公映了,甚至都是美国本土之外最早上映的,李思明怀疑银都的林老板有当盗版的潜质,单就这速度就值得让人佩服。最令李思明不爽的是,他一分钱也没捞着,银都机构倒是既挣了钱,又赚了面子,唯一的好处是,政府奖项中优秀译制片奖,倒是被自己的电影占尽了,可那是译制片厂的荣誉,跟自己无关。至于这部查理的天使为何没公映,道理很简单几位女主角衣着暴露,性感,充满挑逗,社会不良影响太坏啊前些年女青年烫个头发都被人骂不正经,更何况这些在美国人看来都有些暴露的镜头,这还是李思明有意降低暴露度的结果,即使在美国,社会开放程度,八十年代跟九十年代也没法比。因此这部电影只能在电影学院或者电影制片里,享受内部观摩的高级待遇。李思明当然也不想毒害祖国的花骨朵们,这个罪名太令人发指了。

谢大导演的低姿态,让李思明受宠若惊,只有他自己清楚他不过是冒牌的导演,所以说他自认为自己最应该拿的不是导演奖,而是演员奖因为他总是在演戏,演的还是一位成绩斐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导演的形象。

小李,嗯,我就倚老卖老,这么称呼你。李思明的虚伪让谢大导演以为这个年轻人真的有那么谦虚,我受命要拍这部电影,今天我带了主创人员不请自来,就是想听听你的高见。

谢导演太客气了,我不当导演已经嗯,还不太久李思明道,事实上我就拍那么几部电影而已,我现在都已经改行了。

小李,谦虚过分等于骄傲。谢导演却很认真地说,有志不在年高嘛。你的那几部电影在国内上映,每次都是万人空巷啊,而且类型与风格让人过目不望。就那部战争片来说,让人震撼,国人从来没看过这么一部真实残酷的战争片,当年我们看巴顿以为那是最好的战争片,可是看了你的战争片,才知道原来你的电影更让人拍手叫好。所以我们请你提点建议,也是应当的。

是啊,李导演,你的电影十分不错,也为我们中国人争了光。编剧说道。

好,你们拍的是一部好电影。李思明脱口而出,看着八个人吃惊的表情,尤其是这位编剧,搪塞道,我说的是,我拜读过,根据改编的剧本一般也很不错,作为一名导演,我认为剧本是电影创作的基础。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故事有吸引力,电影才有吸引力,说到底,电影就是在说故事,如果这个故事本身没有说服力,那其它的元素也是无本之末。

他说的有些过了,一时没有刹住车,人家电影还没拍呢,你就叫好,所以李思明自圆其说,也还说的过去。这位编剧正是的作者。

为什么谢导演饶有兴趣地问道。

我的那部电影受人欢迎,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方面是真实。什么是真实,不仅是服装道具,还有人物对白肢体语言,都要符合历史原貌和个人特点。战争片更是如此,如果一位红军战士手持p38冲锋枪,那会怎么样导演不真诚不认真不敬业,那是绝对的。战争中的军人,都是无畏的吗不是的,我告诉你们不是那样的,第一次杀人的时候,有人会忘了自己手中原来是有武器的,有人会尿裤子的,有人会作恶梦,不论他是哪个国家的军人。我们以往的战争电影中,虽然有很多精品,但是时间太久了就形成了一个模式的,军人都是很高大很勇敢,即使有小毛病无非是爱发牢骚不讲卫生这些小毛病。你的这部好就好在,它真实,所有的人物都塑造的很完美,梁三喜代表着军队中相当一部分的形象,我就见过许多这样的人的家属,赵蒙生只想着走后门,搞曲线调动,这绝不是诋毁军队形象,而是真实可信的,尤其在战争爆发的时刻。李思明对着编剧,侃侃而谈的说道,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什么样的,艺术就是什么要的,当然艺术要高于生活。

抛开导演这个外衣之外,李思明自信在反映这场仍在继续的战争的电影中,自己是最有发言权的。他的队员中像梁三喜式也不是个别,这也是他让小刀创立一个老兵基金会的唯一原因。已经很长时间没见着小刀了,不是卷款出逃了吧李思明在心中这样腹诽。

令他感到意外的是,担任摄影的摄影师,李思明也认识,正是当年八一制片场奔赴战场拍摄战地新闻纪录片的老赵,不知道他为什么在上影厂摄制组。李思明刚坐下,此人就冲着他挤眉弄眼,让李思明怀疑他是不是斗鸡眼,直到他主动自我介绍自己曾当过战地记者,因为亲历过战争,所以临时借调过来的,李思明这才忽然想起。

对对,李导演说的太对了老赵抢先说道。本来根本轮不着他来评价,不过看他表情,似乎急于表明自己是李思明的知己,有义务主动站出来,证明李思明所说的是伟大而又正确的,绝对的偶像啊。老赵太多情,冲着李思明眨了眨眼睛,让李思明恶心无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