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要有时间观念(1 / 2)

加入书签

第一百二十一章 要有时间观念

捕猎野牛的那场戏,李思明整整拍了一个星期,这是整部戏中最难拍的一段大场面。场面调度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这其中包括人的走位牛的走位人与牛的位置关系等等。其他诸如战斗戏的场面调度也都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些场面无一例外的都是大范围多数人的复杂调配。

剩下的戏的就相对来说容易一些,跟李思明前几部戏不一样,不需要太复杂的特技与技巧,完全看演员的表演。

在剧本的开头,扮演医生的两个人实际上是弗兰克尔兄弟俩,这两位现在对跑龙套有着超乎常人的热情。只不过自始至终李思明都没有给两人一个正面镜头因为这兄弟俩长得像双胞胎,李思明可不想让观众一眼就看出来。

大卫弗兰克尔的弟弟杰瑞弗兰克尔似乎觉得还不过瘾,这次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和小女儿也带了过来,因为剧本中幼年时的站立舞拳需要有人扮演。李思明知道原片中扮演幼年时的站立舞拳,是科斯特纳的女儿,不过此时他的女儿还才刚刚学会走路。杰瑞弗兰克尔的女儿,今年刚六岁,名叫杰西卡弗兰克尔,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这位小女孩李思明见过好几次,是个很容易自来熟的小女孩,她从不怕生,跟任何陌生人在一起呆了不超过半个小时就立刻成了老熟人。结果只拍了一段不超过一分钟镜头的戏,她从每一个大人那里得到的包括钥匙扣在内的小玩意,就不得不用一个大号的箱子装着。包括李思明的那个奥斯卡特别颁发的刻有他名字的项链,也被笑纳,上一次他也是被一个小家伙给勒索去的。

你的宝贝女儿可不简单啊李思明感叹道,他指的是她勒索的本领,不过她父亲理解的却完全不一样,也许是本能地往好处想。

那当然了,我的女儿还能差杰瑞弗兰克尔很是自豪,杰西卡刚才演的那段不错吧,你看将来有没有机会拿个小金人什么的

要是她将来真的往这个方面发展,当个职业演员,倒是有机会。可是我上次听她说她希望她将来当个画家李思明质疑道。

画家她还说过要当宇航员呢杰瑞弗兰克尔笑了,她曾说过要第一个飞往火星,带我到火星人家里喝咖啡。可是今天她又改主意了,说当演员很有趣,可以得到很多礼物

原来如此李思明大汗,小孩子果然是异想天开

当然,小孩子们都是这样。我听大卫说你今年要做父亲了杰瑞弗兰克尔道。

是啊,我已经准备好了李思明谈到这个有些兴奋。

你确定吗杰瑞弗兰克尔表示怀疑。

你这是什么意思,别小瞧了我李思明对他脸上的这种表情很不痛快。

颠覆,完全是颠覆。一向标榜高贵的白种人在影片中却落的要印地安人搭救并抚育的地步。白人女性角色站立舞拳的安插并不只是单纯为男主人公的情感找一个归宿,却像是在暗示原住民才是孕育和包容一切的源头,而绝非标榜文明进步的白人社会。在这部影片中,一改往日西部片中永不停息的正邪之争的套路模式,从多元主义文化观的角度演绎了一段印第安人和白人之间血泪交融的历史故事,本片不但在取材上大胆颠覆以往白人至上的西部电影传统,更通过写实主义的手法和独特的视角彻底打破了种族的界限,从平等关怀的角度对少数民族进行了客观的描述和评价,影片中所折射出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值得每一位观众反思。与狼共舞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西部片。虽然整部作品的时代背景与美国西部密不可分,但其主题与传统西部片可谓是南辕北辙。翻开约翰福特等人经典西部片,你会发现,征服与改造是一以贯之的主题,所宣扬的也无非就是白人至上的英雄主义情节,印第安人从来就不是主角,也不是话题的中心。而与狼共舞却将观众心里业已形成的陈腐观念来了个彻底大颠覆,第一次以印地安人的价值观和视角来记述一部两种文明激烈碰撞后精彩融合的史诗。

科斯特纳个人忧郁的气质与剧本中邓巴中尉的角色,完全契合,李思明怀疑剧本是不是就是为他个人而写的。这位小时候身体发育很不好,高中毕业时身高才一米五七的男孩,那时候谁也不可能想到他将来会变成身高一米七八的英俊男人。这位已经三十岁的演员,现在还处于半红不红的状态。李思明的心态现在很奇特,这部与狼共舞本来就是此人的作品,不过因为自己而改变了历史,不过李思明却是让他提前出名,李思明相信这部电影完成之后,此人一定会一鸣惊人。科斯特纳本人根本不知道李思明的心思,他还是以无比尊敬的语气时不时地向李思明请教。

李思明曾经觉得自己最应该拿的不是最佳导演奖,而是最佳表演奖。因为他必须在不同场合,时不时装作一位正牌的大导演,给演员们讲戏,给职员们分配拍摄工作要点,跟记者们谈发自内心的创作感受,跟影评家们探讨与众不同的艺术思想。这是一个让人迷失的局,李思明带着一个铁杆影迷的思想,混入电影圈,不知不觉之中,他已经分不清自己的出身,更多的时候,他已经本能地以一个真正导演的身份在考虑问题。只可惜,他的这种想法也只能想一想而已,永远也没有实现的那一天。

摄影,这部电影的成功的三成就依靠你的摄影了李思明对着摄影师说道,这集中表现在印第安人的生活呈示上。在拍室外戏的时候,我需要画面以明朗开阔的方式来处理,特别是捕猎这一段,要大气磅礴,将大自然的壮观与印第安人的自由与对生活的热爱融合在一起。而室内戏则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自然光源是人群中的篝火,一团人围着火种而坐,火光给人的却是祥和温暖的感觉,表现出的是一种凝结的力量。而后邓巴围着篝火起舞,更是把篝火上升到了一种仪式般的神灵高度,表现的是邓巴在火中与印第安民族的一种合流。

有时候,李思明又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交际家。他必须跟电影圈内的导演演员公会电影院老板媒体甚至影迷们打交道,而且谁也不能太得罪。好的人缘并不是时不时地说几个笑话就可以促成的,不过到目前为止,李思明做的不错。

更多的时候,李思明又觉得自己是一个经理人,一个有着担当不同职责的许多人所组成的团队的最高管理者。一个合格的经理人,不仅要坚持原则,知人善用,而要有适当的鼓励,这是一门很有学问的科学。他对他雇佣的人,工作的时候不仅要求严格,当这些人表现得不错的时候,他又是不吝称赞,私下的时候又像是一个朋友。每一个跟他有过合作的人,一致地对李思明交口称赞。但李思明却在想:我只不过让你们开心地干活,好为我挣钱而已,那些被评为所谓最佳雇主的公司的总经理们莫不如此。李思明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可以在南加州大学当个ba客座教授,或者可以将自己的管理一个团队的经验当作一个成功的案例。

抛开这种良好的自我感觉,戏还得按部就班地拍下去,好在还比较顺利,除了自己差点送了命,和一个胆大包天的家伙被狼咬伤之外。

李思明认为摄影将在这部电影中起到三成的作用,演员的表演也占到三成,那么另外三成就是音乐了,剩下一成作用就只能是剧本本身所具有的思想性和内涵,这倒不是李思明谦虚,他始终认为一个导演的作用就是将各种要素组合在一起,就跟汽车装配工人没有什么两样,关键是如何选择与取舍。李思明这次找来的是约翰巴里,这位可以称得上配乐大师级的人物,李思明心仪已久了,只不过一直没有机会合作。为了赶时间,他派人将巴里请到了外景地。

李,很高兴见到你巴里虽然有些不高兴,但还是很有礼貌。

巴里先生,我也很高兴见到你。我认为您是我见过的最有才华的配乐大师李思明见到他很热情,将他捧上了天。

我不明白,您为何非要我赶到这里来巴里问道。

巴里先生,您看。李思明和他并肩站在一处高岗上,手指着旷野,你看,这广袤的大草原,连绵的群山,遍地奔跑的骏马,原始与现实友谊与侵略人性与自然。对,还有这些印第安人,难道你没有一些想法

想法您说的是影片的配乐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