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冬季里的汗水(1 / 2)

加入书签

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荒凉偏僻的。在任何逆境中,他都能充实自己。丁玲

这次演出,无疑激发起知青们献身艺术的热情。在得知这个歌剧中许多对白和歌曲都是李思明自己创作的时候,坐不住了,每到晚上,纷纷拿起笔来,有写剧本的,有写歌的,也有写诗的。有一首叫做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塞北的狂风,吹硬了我们的筋骨;南国的烈日,晒黑了我们的臂膀;我们的一生,要写新时代的春秋;我们的奋斗,让世界改变了模样。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五七道路多么宽广。我们革命的知识青年,在炎热的斗争中百炼成钢。

作为这次演出的后遗症之一,找李思明评点的人明显增多了,团部文艺宣传小组的组长找李思明的次数更多了,组长叫沈前,李思明第一次听人介绍是,以为是省钱。沈组长是来鼓动李思明参加文艺宣传小组的,李思明没有答应,那种纯粹的政治性文艺,他不感兴趣。

东北有猫冬的说法,意思是冬天天寒地冻,猫在家里,但建设兵团没有。

1972年北大荒第一场雪后大约二周的时间,大兴岛的知青们接到命令,建设一段国防战备电话线路。全连知青全体出动,步行越过已经结得厚厚冰层的七星河,奔赴工地,连炊事班都跟着去了。挖去积雪,土地被冻得如同混凝土般坚硬,人们用铁镐将冻土刨开,还至少得挖上一米左右的深度,然后放下电线杆,和上泥土碎石,用木锤夯实,才算完成。北大荒的寒风怒吼,但是干体力活时,又是挥汗如雨,粘在身上极不舒服,寒风吹过,冷飕飕地,第一天晚上的时候,就有几个人感冒了。

第二天,知青们干脆只穿着内衣干活,干完之后套上棉衣,急忙赶回临时营地,坐在炉子前烤火。连长担心出现更多的病号,赶紧让炊事班老李,准备几大锅姜汤,每人灌上一大碗。

袁候是上海人,从来没有碰到过如此冷的冬天,手上已经浮肿起来,圆嘟嘟的。此时他的心里,已经有了一些怨气。

妈的,这鬼地方,能把人给冻死晚上的时候,袁候骂道。

猴子,不要骂了,挨冻的又不是你一人。张华回答道,他也是得了感冒的知青中的一员。袁侯的大名,现在只有排长叫了,大家都管他叫猴子,经过无数次抗议之后,只得默认了。

真是壮志未酬,可怜冻疮生啊。猴子摸摸自己红通通的手,还好没有烂,不过有那个趋势。

阿呀呀,猴掌变熊掌了,快看哦。张华是个喜欢开玩笑的人。

讨打猴子将自己的枕头扔了过去。

别这么客气嘛,虽然咱们是阶级弟兄,感情深,送我枕头那就太客气了。猴子连忙追过去讨要。一时间鸡飞狗跳,直到李思明和徐大帅各自拉住一人才消停了。

李思明和徐大帅两人在下围棋,当时围棋颇为流行,这客观上也跟当时的娱乐活动比较匮乏有关。李思明的围棋下得有水平,是不一般地低,用徐大帅的话说,终于找到胜利的感觉,因此一有空,徐大帅就找李思明下棋。

大帅,以后有什么打算徐大帅这个人高大英俊,口才好,又多才多艺,在女知青中颇受好评,自从在李思明的歌剧中担纲男一号之后,那知名度更是水涨船高。

能有什么打算当初来的时候就下定决心扎根边疆,建设北大仓。我可不是立场不坚定的人。徐大帅头也不抬。

我是说将来,如果,如果以后你后悔来到这里,你会咋么办李思明小心地措词。

既来之则安之当初是我组织大家一起来的,我不会后悔的。我向保证徐大帅信誓旦旦地道。

那么,如果,我是说如果将来政策允许,可以返城,你会选择做什么

我想进厂当工人这是包括徐大帅在内许多人的理想,进厂当工人参军入伍是许多人的梦想。如果换作80后的一代,那可丰富的多,当大名星企业家国家元首什么的,这在知青眼里可看做异想天开。徐子健没想到的是,他的这个梦想从来就没有实现过。

你呢

我,不知道李思明当然不是不知道,只是他的理想说出来,在这个时代那是骇人听闻:做老板,做世界最大最知名高科技公司的老板,要让我的公司成为高科技的代词。

中国在科技上整体落后的原因,这十年的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有很大的原因,而且,整整一代人教育的不完整,造成了八十年在科技和教育界的青黄不接,这是很可怕的。如同经济学上的乘数效应,影响的可不止十年。

当年李思明就是怀着科技报国的热情,而加入军队的,他的梦想就是让中国成为科技强国,尽管当时他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但这并不能击跨他。命运让自己降临这个时代,相对于后世的自己,应该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依靠自己的知识和领先的意识,完全可以做得更出色。就好比一个养生,从小就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注意营养和休息,绝对要比成年后一身病才开始保养好得多。

一连两个月的艰辛劳作,让两个月前还白腻的双手,起了一层茧子。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怒吼的寒风和时不时作对的恶劣天气,让这群知青们失去了刚来时的锐气。眼看就到了春节,还有将近一半的工程未完工。连长和指导员都有一些着急。连长今天干活时不小心闪了一下腰,感觉就像断了一样,所以李思明就被指导员叫过来替连长按摸一下。

老丁,快过年了吧,这工程进度太慢了。连长趴在借住的老乡家的炕上,一边哼哼一边和丁指导员谈工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