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李白一》(1 / 2)

加入书签

第二百三十二章 李白一

轩车出了靖安坊一路直往皇城而去,唐离正自趁着这机会闭目养神的功夫,就听小胖球吞吞吐吐道:姐夫,你生姐姐的气了。

生气我生你姐姐什么气,没好气的睁眼看了郑鹏一眼,唐离笑着道:这不是你该操心的事儿,安心习好课业要紧。

姐夫,我姐姐可是把你看的比天都大,你要一跟她生气,她心里不知又要积郁上多少时日了,言至此处,见势不对的小胖球涎脸一笑道:我知道姐夫对姐姐好,漫长安的人可不都这样说。

少耍弄些油嘴滑舌,倒是你此次进宫伴读,要注意的事情才多,摆弄了一下抱枕让自己靠的更舒服后,唐离半眯着眼睛道:睿儿如今毕竟是皇帝了,你与他伴读,一来礼仪上要注意;再则,平日也该多存些心思。

姐夫你的意思是要我见了睿哥也跟别人一样跪下磕头,听闻此言,小胖球立即色变,那我经常跟他在一起,一天要磕多少头这不就成了磕头虫了吗不行,这事儿我可不干,姐夫你放我下去,我要回府。

胡闹,坐下,顺势伸出腿去把正欲起身的小胖球给扫回座中,唐离微微一笑道:你都没听明白我的意思,睿儿如今毕竟是皇帝了,你如今既然入了宫做伴读,在人前。 这些君臣大防之礼不可不周备,至于人后如何,自己商议着就是。

听这么一说,小胖球的脸色才好了些,唐离也不理会他,顾自一叹后续道:让你进宫也是我地意思,伴读固然重要。 但于睿儿而言,先皇刚刚驾崩。 他就突然坐到了这么个烫手的位子上,一个人孤零零在深宫,就不说身上的压力,怕是连个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让你进去,也为陪着他散散心绪,毕竟你这身份加上师兄弟的情谊。 他更好接受,所以鹏儿你一旦进了宫,虽不能不顾忌君臣之礼,但也别单拘着这个。

姐夫你是说让我进宫之后,伴读之余陪着睿哥逗闷子是吧,双手把唐离的腿推开,小胖球有样学样的靠着锦垫道:早点说就是,这个我拿手。

逗闷子是次要。 最只要地还是伴读,别看你进了宫,半月一次的考校照样少不了,对了,睿哥这个称呼你也先改改,人后也就罢了。 若是人前一个不注意,这就是君前失仪之罪,小心着御史台地人弹劾你,见自己这句话又说的郑鹏变了脸色,唐离嘿嘿一笑道:这样也好,换个地方正好能收收你的野性子,看你姐都把你惯成啥样了姐夫面前也是个没大没小。

不用吓我,有你这么个姐夫在,御史台谁敢弹劾我,唐离一笑。 郑鹏顿时来了精神。 涎着脸道:就刚来之前,姐姐嘱咐我的时候。 还说是姐夫你太惯我了,要我看,你俩是半斤八两,谁也不让谁。

小胖球这句真让唐离彻底无语了,得了便宜还卖乖,笑骂了一句后,唐离正色道:对了,你进宫之后心思放灵动些。

话说到一半儿,唐离突然吞吞吐吐起来,倒是小胖球不以为意道:姐夫你是说让我进宫之后多注意睿哥身边那些人吧放心,这事儿我理会得,刚才姐姐都交代过了,让我小心着有人在睿哥面前进姐夫你的谗言。

实话实说,唐离还真不想让小胖球小小年纪就掺杂进这种事情,所以刚才说话时才会犹豫,现在听这么一说,他也只能无奈的一个苦笑。

郎舅俩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闲话,不一时车驾就到了皇城,承天门外,唐离目送郑鹏由内宦引领进宫城后,才微跛着脚步向一边儿地政事堂走去。

此时的政事堂俨然成了一个大营房,各部官吏抱着不同的文卷川流而入,颔向沿途见礼的官员示意,刚一走进政事堂大门的唐离就被自门房中出来的一个官吏给截住了。

大人,你看看这个,顺手接过文卷,唐离刚一打开见到卷处的李泌二字,顿时心中一动,李泌怎么了。

大人,此人才高名大,又罪不致死,杀之可惜呀,边合着唐离的步子前行,大理寺卿正杨德驰边低声解释道:其实李泌算不得逆太子一党,他是个修道地,与李亨本是旧交,素日访道回京后也都是住在李亨别业,偏就这次不巧,正被查抄的羽林军给拿了。

口中边说着话,唐离边顺手推开了议事房大门,你这一摊子份属杨相国该管,他怎么说。

提到杨国忠,杨德驰害牙疼一般吸溜一声道:杨相公的意思是李泌以妖术附逆。

坐下说来呀,给杨大人奉茶,这边招呼着,唐离转过身笑着道:薛侯爷,国舅爷怎么不在。

刚刚因宫中一战被封侯的薛龙襄自眼前的山川地理图上抬起头来,笑着道:别情你这样称呼,是不是想听我喊你公爷,笑着打趣了一句后,薛龙襄才道:汴州大捷的详细战报送来了,国舅爷正在宫中,别情你这儿说完事也赶紧进去,言至此处,正要低下头去地薛龙襄蓦然道:对了,刚才太后派人来召别情你,什么事我没问。

知道了稍后就去,笑着回了一句,坐下身来的唐离端起茶盏喝了一口道:杨大人,你细说说。

是,闻言。 虽然唐离还没有挂同平章事的职衔,但杨德驰依然做出了一副面见宰相时地正式问事格局,放下手中的茶盏正坐说道:李泌自幼就以神童知名,还是开元中张说为相时,举行过一次神童选拔,先玄宗皇帝亲自登台观看。 城楼下设有高坐,供神童们登台答辩。 其中一个叫员俶的九岁孩子率先登台。 舌战群童,击败了所有的对手。 先皇非常高兴。 将员俶叫到身边劝勉,孰知这员俶竟向先皇举荐自己年方七岁的表弟李泌,言其才学比自己更高。 先皇随即派人飞马把李泌接来。 此时正值先皇与燕公张说相公对弈,便让张燕公以棋为题,试试李泌的才学。 张相出句道: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棋生。 静若棋死。 而那李泌几是不假思索便对道: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经此一事后,李泌神童之名播于天下。 随后张九龄相公执政时,年纪尚小的李泌也曾面刺张相公喜软美者,张九龄相公欢喜之下连呼小友不已由此。 李泌之名更盛。 只是此子随着年纪渐长,却生了修道之心,尤其其父母双亡之后就更是如此,前些时李亨作乱时,他也是刚自衡山返京,若说附逆。 也实在太过于牵强了些。 学士大人爱才之名天下皆知,此次还望能施以援手才好。

对于这个少以神童知名地李泌,唐离自然不陌生,他那些修道地经历也就罢了,最让唐离感兴趣地是此人地政治才华,做为玄宗之后,肃,代,德三朝皇帝最为信任的谋士,李泌其实就是个穿着道袍的三朝宰相。 虽然史士的评价褒贬不一。 但此人在政治上的才能却毋庸置疑。 尤其是在藩镇割据之态初萌的中唐,他那种对藩镇反妥协。 反割地地主张极得后世史家赞赏。 同样也极对唐离的心思,抛开此人在哲学上的成就及进退自如的处事技巧不谈,后世史家并唐离念念不忘的还有此人杰出的军事战略才能及大局观。

在历史中的安史之乱中,李亨灵武继位之初,李泌即对整个平乱战局做了精准无比的预测,更反复告诫肃宗无欲,要着眼于长久,目地是要把叛军赶出老巢,一网打尽,不留后患。 事后战局的展果如李泌所预测的一般无二,然而在最终结果上,却因为李亨急功近利,坚持先收复长安,致使叛军回流河北,从而形成割据局面,遗患无穷。 虽然因李亨之故而使李泌终极的战略目的无法达到,但在长达数年的平定安史之乱中,李泌地出谋划策可谓是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至于时人柳砒就曾评价其功过道:两京复,泌谋居多,其功乃大于鲁连范蠡。

除了杰出的战略大局观及军事才能外,李泌这位在中国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道衣宰相居然也有经济及之才,简而言之,此人简直就是个全才,对于这样的人物,正有简拔贤才之心的唐离焉能放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