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 火力不足?!(2 / 2)

加入书签

这个道理苏联也懂。不过德国人干的更极端!

因此德国技术人员得出了结论:在保持弹药的口径和体积不变,以及弹头重量不发生大的变化的前提下,弹头里的装药量越多,对于目标的破坏能力就越强。

就实际情况而言。德国这会使用的20毫米机炮是引进自瑞士的厄利空MG-FF型机炮,采用20X80毫米型炮弹。弹丸重量为117克。在这117克的弹丸重量中,真正的炸药重量仅为3。7克。也就是说这种炮弹的炸药装填系数仅有3。2%(装填系数是衡量炮弹威力的重要数据,也就是说,该炮弹只有3。2%的重量用在了炸药上,威力相对的自然有限),剩下的113克都是弹体和引信的重量。

苏联航炮炮弹一般在同口径航炮中炮弹的弹壳长度要比德国的长,初速也相对更大,自然威力也更大!而同其它世界航空大国相比,德国航炮炮弹也没什么优势,这种情况显然是不能令德国人满意:德国人造出了M-Geschss型炮弹。

德语M-Geschss翻译成英文就是M-projectile---弹丸结构上的改进是它的重点。

经过M-Geschss改进后的20X80毫米炮弹的弹丸重量降低到了92克,但是装药量却提升到了惊人的20克!都快赶上30毫米炮弹装药量了!

提高装填系数是之前的五倍半!装填系数达到了22%的惊人程度。

阔日杜布这次很倒霉,挨了这种炮弹----其实苏联空军早就遭遇了这种有点特殊的炮弹,只不过没像阔日杜布这样“立竿见影”而已:被一架侦察机击落,这让阔日杜布会去琢磨德国炮弹威力为什么会这么恐怖,如果是在战斗机与战斗机的较量中,谁会有闲心研究对手的炮弹威力怎么样?

前段时间在研究了缴获的德军航炮和炮弹后,航空委员会发了那个技术通告,但出于士气原因没有向所有飞行员通报。

装填系数22%,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要知道,整个二战期间再也没有哪一种20毫米机炮达到这个水平!哪怕是达到这个水平的一半!举例来说,同样是20毫米机炮:日本地99-1式航炮弹头重127克。装药10克,装填系数7。8%;日本地Ho-5式航炮弹头重量79克。装药7。7克,装填系数9。7%;

丹麦的麦德森式航炮弹头重126克,装药6。5克,装填系数91克,装药4。7,装填系数5。2%;苏联的VYa式23毫米航炮弹头重196克,装药11克,装填系数5。6%;

英国的Hispan式航炮,弹头重量130克,装药10。2克,装填系数8%;

精密制造,德国人的手艺的确创造了一个不小的成绩:一发德国20毫米航炮炮弹的威力甚至可以说是其他国家同口径航炮的两倍!这从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德国空军由于航炮炮弹不足所导致地火力贫弱现象。

同德国战斗机较量中。红军飞行员们常常不会去主意对手的威胁(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但这次阔日杜布算是阴沟里翻船,才对这“一发”耿耿于怀。

其实早在波兰/法国战役期间。以及英伦空战中M-Geschss型炮弹已经被德国空军投入实际使用,证明了M-Geschss型炮弹的威力。尤其是在英伦空战中地表现证明,即使如喷火这样比较坚固地飞机,只要被一发20毫米M-Geschss炮弹命中主要部位(如座舱,发动机,散热器,尾部等)就会被击毁。或者必须退出战斗!

在M-Geschss的威力面前,喷火的防弹玻璃和座舱装甲也保护不了它地驾驶员!

然而这还不是20毫米级别上M-Geschss炮弹地极限。德国人很快又前进了一步:M-Geschoss-MX。这种新型的20毫米炮弹是在M-Geschss地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装药量而成的,弹头内的装药重量达到了空前绝后的25克,装填系数为

一发散架。阔日杜布其实也不冤!

不过德国人的精密制造还要继续下去。不会仅仅是20毫米:M-Geschss将会不停的开拓新的领域----当德国空军将30毫米口径的航炮装上飞机后,30毫米的M-Geschss型炮弹也讲问世!

最早的30毫米M-Geschss型炮弹是用在MK108型航炮上的。这种航炮使用30X90RB型炮弹,弹头重330克,装药85克,装填系数26%!

一发高膛压型火炮的炮弹有超过1/4的重量用在炸药上,这恐怕是世界纪录!相对的,同时期日本的30毫米航炮只有29克装药量,装填系数11%;美国的37毫米航炮只有45克装药量,装填系数7。4%;苏联的37毫米航炮装药量为35克,装填系数5。1%。

德国30毫米炮弹装药是苏联引以为傲、威力巨大的37毫米航炮炮弹装药量的一倍多!

等威力更大的MK101型与MK103型30毫米航炮列装,应用在30X184R型炮弹上的M-Geschss弹头将被设计了出来:在330克弹头中装了80克炸药,装填系数依然是吓人的

30毫米级别上的M-Geschss型弹药将是盟军重型轰炸机的噩梦!即便是坚固如B17空中堡垒这样的重型轰炸机被30毫米M-Geschss炮弹命中一发也会造成致命的后果!如果中个三五发基本完蛋!使用3毫米航炮的Me109、F190,以及后来的Me262,无一不是盟军重型轰炸机的血腥屠夫!

历史上一次空战中6架ME26在短短的6分钟内就接连打下了15架B-17重型轰炸机!要知道M262的30毫米航炮的装弹量是有限的(一共4门MK108型航炮,两门装弹80发,两门100发。),能取得这种成绩,自然是和M-Geschss的助力分不开!

M-Geschss的颠峰之作,也是终极作品,是用在BK5型航炮上的50毫米M-Geschss型炮弹。这种弹头重1520克的大型炮弹里,德国人装上了350克炸药,装填系数。。。。。。。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任何在天上飞的人造物体在这种炮弹面前,都是纸一样的存在----只要命中就必然成为飞灰!

不高的初速,短短的炮管,但为什么MK108型航炮威力会常常被人说成“不是吹的”----取决于其装填系数!

不过M-Geschss不是航炮炮弹发展的正道,因为德国人为了在弹头内装入更多的炸药而大大减薄了弹体的厚度,这样做所带来的副作用就是弹体在爆炸时所产生的弹片的重量和数量都被削弱。

而且这种大威力薄壳炮弹生产不宜,对于加工水平的要求显然比较高,这些因素制约了MGeschss炮弹的发展----苏联航空委员会的专家们早就解剖了德国炮弹,但并不想按照德国人的思路改进自己的弹药:这和苏联工业现状不符合,也只有精于精密机械加工的德国和瑞士人能那样进行大规模制造(二战中瑞士成德国的军火供应商是公开的秘密,前文详细介绍过。)。

不过M-Geschss的价值还是巨大的,在预制破片技术还不成熟的时代,航炮用增加装药的方式来提高威力是极为有效的途径,尤其是对于德国这样空战压力巨大的国家而言。

它意味着德国飞行员可以用更少的炮弹,用更短的时间,用更多的机会去击落对手,也可以在一次出击中拥有更多的射击次数、迎战更多的对手。

“管用”与“精密”之间的较量,在这小小的弹头上也一样在进行着对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